司馬瑞大學畢業,經過一輪又一輪的麵試和選拔,終於如願進入了一家著名的互聯網公司。按照公司規定,新員工要參加為期 3個月的入職培訓,主要是了解公司文化、熟悉公司規章製度等。
有一天,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親自來授課,點名時一疏忽,將一個人的姓名念錯了。這個人與司馬瑞同住一間集體宿舍,因為姓名比較生僻,所以經常被別人讀錯,他也習以為常了,所以就含糊地應了一聲。
人力資源經理正想繼續點名,司馬瑞卻突然大聲說道: “錯了,錯了,念錯了! ”人力資源經理愣住了。司馬瑞糾正完畢後,除了人力資源經理之外,在座的員工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從此,人力資源經理就記住了司馬瑞這個人,他在尋找一個報複的機會。 3個月的培訓很快就結束了,分配崗位時,別人都被分到很有發展潛力的崗位上,司馬瑞卻被人力資源經理 “用心 ”安排到公司的網絡管理員崗位上,而這與司馬瑞的心理預期相差太遠。
司馬瑞找到人力資源經理要求換崗,人力資源經理的答複是:對公司來講,每個崗位都是重要的。司馬瑞這時才明白,自己已經把人力資源經理給得罪了。
“陷阱解讀”
有的職場人士,往往有很強的自我意識,時刻不忘表現自己的個性。當領導講錯話時,他們會挺身而出,打斷領導的講話,指出領導的錯誤,並洋洋自得地予以糾正;或者當自己有更先進的觀點和更好的創意時,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打斷領導,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創意。這種行為在領導看來就是對其威信的挑戰,即便當時他沒有發作,日後也會借機報複。可以說,如果你當眾指出領導的錯誤,就相當於給自己未來的職場之路埋下了極大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