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正強是一家貿易公司市場部的統計員,工作前在一所名牌大學讀市場營銷專業。他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在公眾場合炫耀自己的學識。有一次,市場總監召開銷售人員會議,部署下一步的市場營銷工作,盧正強列席參加會議。市場總監讓盧正強參加會議的目的,是讓他了解前期市場的銷售數據,為他的統計工作提供支持。沒想到市場總監宣讀完一份銷售方案後,讓大家發表意見,盧正強卻第一個站出來唱反調。盧正強針對一些具體問題侃侃而談,指出了銷售方案的不可執行性。而除了盧正強之外,別人都沒提什麼反對意見,隻是說了一些表決心的話,比如 “一定好好執行銷售方案 ”以及 “力爭創造更大的業績 ”等等。
幾個星期後,市場總監找到盧正強,讓他到一個業績差的外地辦事處工作。盧正強曾私下管去那個地方工作叫 “發配 ”,沒想到自己卻被 “發配 ”了。況且,按照銷售方案,那個外地辦事處很可能要被撤銷。為什麼還要派自己去呢?盧正強向市場總監說出了自己的困惑。
市場總監說: “你有很強的營銷能力,在統計崗位上發揮不出來,派你去,是讓你改變那裏的局麵。相信你會取得好的業績的。 ”
盧正強又不情願地找到總經理,他沒想到總經理說的話跟市場總監對他說的話一模一樣,顯然他們早就溝通好了。總經理給高帽戴,盧正強隻好同意。
同事們問盧正強,市場總監為什麼派他去那個外地辦事處,盧正強還炫耀說:“讓我去改變那裏的局麵。”同事們心中暗笑,那隻不過是市場總監的借口罷了,下一步那個外地辦事處就要被撤銷,盧正強恐怕也要跟著被裁掉。
果然,不久之後,那個外地辦事處被撤銷了,盧正強也被裁掉了。
“陷阱解讀”
領導製訂的方案與決策,往往著眼於單位的整體利益,而下屬所看到的,往往是局限於一隅的利益。如果你在正式場合貿然地提出與領導不同的意見,領導就會認為你在挑戰他的權威,質疑他的決策能力。如果你堅持己見,據理力爭,就很容易引起領導的反感,讓他認為你是個不顧大局、隻會自我表現的員工。
其實盧正強如果收斂一下自己的鋒芒,注意一下自己的表達方式,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領導並不一定喜歡搞一言堂,也希望自己的下屬能夠提出不同的意見,但是提意見要分場合、分時間。盧正強如果不是在會場上與市場總監針鋒相對,而是在私下裏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許他的職場命運就是另一個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