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向身邊的每一個人學習(1 / 2)

學習是對自身最好的投資,知識就是資本、知識就是財富。誰擁有了知識,誰就占有發展的主動權,誰就能夠創造出財富;誰的知識更新快,誰就能掌握新的製高點。

古訓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所能知道的也是很有限。但身邊的其他人總會有比你在某些方麵強的人,總會有他們懂而你不懂的事,所以你就要向他們學習。

善於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本身就是一個好習慣。在好習慣的幫助下,能形成一股“合力”,而這種合力也是一種統合效應,能推動人們由弱而強、由小而大。因此這也是最容易獲取成功的有效途徑。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任何一個人都有自身的長處與不足,如果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並將這一行為當做習慣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必然會不斷地提升、完善自己,使自己變得強大起來。

要從生活中學到東西,就要具備一種謙虛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心理悟性。

一位禪師讓徒弟裝來一壇石子,徒弟裝了一壇石子回來,禪師問徒弟:“裝滿了嗎?”

徒弟說:“裝滿了。”禪師拿些細沙順石縫倒滿後又問徒弟:“這回滿了嗎?”

徒弟說:“這回真滿了。”

禪師又取很多水倒進去,滿了後問徒弟:“現在滿了嗎?”

徒弟說:“真的滿了。”

禪師又將一些幹土放進去,吸水後又放進好多,禪師又問:“這次真的滿了嗎?”

徒弟不敢回答了。

禪師又說:“我還可以倒些水進去,它可能在今天真的滿了,可到後來幾天你再來看它就會空下去很多,因此我告訴你,它永遠都不會滿的。”

俗話說:“水滿則溢。”如果你能以一種“空杯歸零”的態度向別人求教,你還能有什麼領悟不到的呢?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裏,你今天覺得很實用的學問到明天一覺醒來就有可能被淘汰。在這種以光速翻新知識的時代裏,任何自滿情緒都會成為導致失敗的不良因素。所以一個誌向學習新知識的人必須戒除這個不良心態,從而營造出一個永遠渴求新知識、積極學習的心態,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學曆不等於能力,即使你已經學習了太多的知識,那也會有你力所不能及的問題。有些人,自認為學曆高人一籌,所以就向別人炫耀。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如果還擺高學曆的架子,那就等於是向失業敞開懷抱。

多少成功的範例證明:隻有養成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的好習慣,才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他人的優勢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才能在今天的社會中取得更多的成就。向別人學習,汲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就是最直接、最容易地完善自身的方法。一個習慣了解、觀察他人的人,會比其他人學到更多的交際經驗,為自己的成功贏得更多的機會。

學習是多方麵的,人們在學習社會經驗時,千萬不能小視了解與觀察的作用。無論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是學習社會經驗都要養成善於了解、精於觀察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學到知識,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使自己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