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2 / 2)

愷撒指著身邊一頭驢,說:“這些年來,這頭驢也跟我征戰沙場,出生入死,曆經戰役無數。為什麼直到現在它還是一頭驢呢?”

好多人都通常會問同樣的問題,為什麼近幾年忙來忙去總感覺自己還在原地踏步?為什麼那些原來並不出色的家夥卻能春風得意?還要多久我才能揚眉吐氣呢?愷撒在兩千多年前就給出了答案——問題不是你做了多久,而是你有沒有在進步!

今天是一個靠學習力高低決定成敗的信息經濟時代,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勝出。現在的社會,要想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要想擁有超強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有超強的學習力。如果我們隻是看到自己曾經取得的成就,認為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足夠使用,那麼肯定會在某一天被時代拋棄。

真正有頭腦的人,往往不是走一步算一步,而是在考慮十步之後,再走一步。他們永遠著眼於未來,將眼光放到足夠遠的地方。萬向集團董事會主席魯冠球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把過去的優勢當做現在的優勢,現在的優勢不等於將來的優勢。”換言之就是,現在擁有知識的人並不代表將來還會使用這些多年以前的知識,現在知識並不代表已經擁有了將來的知識。所以,為了以後的發展,為了自己將來的個人事業,我們應該不僅要立足於現在,更要著眼於未來,未雨綢繆,為將來而學習。

為將來學習並不是說就是拋棄現在。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今天”的,而明天永遠是未知的,所以我們為將來學習是一種有遠大目標的表現。人的一生是終身學習、不斷充實的一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不斷汲取知識、豐富體驗,使自己的生命更富有意義。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正是終身學習的最佳寫照。

現代社會,衡量企業成功的尺度是創新能力,而創新來源於不斷地學習,不學習、不讀書就沒有新思想,也就不會有新策略和正確的決策。書,是人類文化遺產的結晶、是人類智慧的倉庫。英國學者培根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獨處幽居之時;其博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於是,世人甚愛讀書。

心靈是智慧之根,要用知識去澆灌。隻有這樣,才能在生活中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才能有指揮若定的揮灑自如。雨果曾經說過:“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情況下,會仿佛烤在火上一樣,漸漸熔化。”古人曰:“腹有詩書氣自華。”知識真正成為心靈的一部分,可以顯現出內在的涵養。

一個人要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就一定要永不停息地進行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隻有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拋棄,也不會成為一個思想陳舊、與新科學、新文化脫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