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樂觀的習慣,鑄造命運奇跡(1 / 1)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會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敗者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成失敗,成功者總是把挫折當做階梯,其不同的就是樂觀的習慣。

法國作家大仲馬曾說:“樂觀是一首激昂優美的進行曲,時時鼓舞你對事業的進取精神。”

要想生活幸福,就要學會樂觀地麵對人生,樂觀的人總是能對未來充滿希望,遇到困難樂觀的人也總能沉穩冷靜。所以,保持樂觀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有人說:“忘卻逆境的人,才能漸入佳境!”也有人說:“處於最逆境的時候,就是距離成功不遠的時候!”在人生長河中,逆境有很多種,絕大部分的逆境是自身力量所改變不了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樂觀以對,走出逆境。

在美國佛羅裏達州有一個快樂的農夫,他每天都是快快樂樂的,從沒有人見到過他不高興的時候。甚至有一次,他竟把一個毒檸檬做成了檸檬水。他為自己的創舉非常高興。

後來有一天,他買下了一片農場,但是那塊地壞得使他既不能種水果,也不能養豬,那裏能生長的隻有白楊樹及響尾蛇。然而,他卻很快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他要把那地上所有的變作一種資產——他要利用那些響尾蛇。

他的做法使每一個人都很吃驚,因為他開始做響尾蛇肉罐頭。他把響尾蛇體內所取出來的蛇毒,運送到各大藥廠去做蛇毒的血清;把響尾蛇皮以很高的價錢賣出去做女人的鞋子和皮包;裝著響尾蛇肉的罐頭則被送到全世界各地的顧客手裏,漸漸地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幾年以後,他又印了很多帶有那個地方照片的明信片,從當地的郵局寄給了全國所有他認識的人。之後,每年都會大約有兩萬遊客來參觀他的響尾蛇農場。如今,這個村子也已改名為佛羅裏達州響尾蛇村,以此紀念這位先生。

一位知名演說家說:“樂觀是什麼?樂觀就是轉換心情,走出不快,並寄希望在明天,盡全力在今天!”當你身陷逆境時,如何才能解脫呢?有人說:“換個心境,就能走出逆境!”這不正是樂觀的最佳腳注嗎?

曾經聽說這麼一個故事:有兩個囚犯,從獄中望窗外,一個看到的是滿目泥土,一個看到萬點星光。麵對同樣的際遇,前者保持一種悲觀失望的灰色心態,看到的自然是滿目蒼涼、了無生趣;而後者持一種積極樂觀的紅色心態,看到的自然是星光萬點、一片光明。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風塵所覆蓋,幹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機、喪失了鬥誌,我們的人生軌跡豈能美好?

不要計較你和他人之間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不要讓這種小事變成爭議,大人物從不計較不重要的事情。每天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運用建立積極心態的技巧控製自己的思緒,並且整天都要保持積極心態,以誠摯的笑聲緩解悲憤的情緒。

人是不可能永遠成功的。當你無法完全得到你想要得到的東西時,應先對自己做更多的了解,以期自己收獲更豐。你要把注意力放在“辦得到”的層麵上,分析你失敗的事例,並找出失敗的原因,將所有逆境轉化為順境,把生命看成是不斷學習的過程,並使它成為一種自發的習慣。果真如此,你就會嚐到更多成功的果實。

生活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我們必定要麵對失敗和挫折,隻有有了樂觀的習慣,我們才能有勇氣和毅力挑戰挫折、失敗,從而達到成功的目的地。很多人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仿佛別人的都比自己的好,不滿足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結果把自己推入了痛苦的深淵。

其實,在相同的生活環境中,有的人覺得幸福與滿足,而有的人卻會覺得不幸與沮喪。所以,幸與不幸,都是人們個人的看法而已,並沒有客觀的因素存在。但值得肯定的是,保持樂觀態度的人,感到生活幸福的比例會比較高;那些因感到不幸而終日抱怨的人,往往也是人生的悲觀者。

任何環境和條件都具有兩重性,既不會一切都好,也不會一無是處。社會是個大舞台,每個人都在其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平凡的或是偉大的,順利的或是坎坷的,自願的或是被迫的……許多人對自己的處境、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滿意,因而心裏不平衡,甚至對生活失去信心。

大多數人都喜歡和樂觀的人相處,喜歡讓他們快樂的天性感染自己。在樂觀者的眼裏,不僅能把挫折看成機會,他們還會把這種健康向上的心態向他們的周圍傳播開來。樂觀者對於未來常常會有一個計劃,總是能夠知道自己在往哪個方向走去。所以,我們要成為一個樂觀的人,讓快樂成為自己生活中的一個習慣。

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裏,就會習慣什麼樣的生活環境。當你用樂觀、自信、能力和愛心裝點著你的事業和生活的時候,你還有什麼理由不成功,還有什麼理由不自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