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之後,強強就開始熱衷於塗色。令強強媽感到欣慰的是,除了依舊喜歡嚐試新的顏色之外,強強的塗色越來越不受塗色書上條條框框的限製。
從開始喜歡在整本塗色書裏把自己喜歡的圖案全部塗完,發展到更喜歡在一張幹淨的白紙上放筆暢遊。在那些日子裏,在強強的臉上,總會看到一種難以用言語形容的快樂和滿足。
在強強對塗色最熱情的時候,強強媽媽聰明地為他營造了一個又一個歡快、明朗的色彩環境,而且還適時地給予強強恰到好處的鼓勵和讚賞,對於寶寶來說,父母的這種做法正好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也增強了寶寶的自信心,毫無疑問,這是一種不錯的促進寶寶能力發展的方法。當然,父母也可以在閑暇的時候,經常帶寶寶出去走走,在自然界中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而且在寶寶塗色的過程中也要多加關注,多鼓勵、多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不讚同讓寶寶按圖塗色,這種以固定模式塗抹顏色的遊戲隻會一點點消耗寶寶的自由,影響他們的隨意發揮,抹殺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還會使寶寶產生依賴心理,所以,父母給寶寶買塗色書的時候,一定要慎重,應該盡量鼓勵他們自由隨意地塗抹。
4.人際關係的敏感期:讓我有一些交往的技巧在寶寶交往的初始,他們隻對物感興趣,對人還沒有產生一種真正的連接,而這裏的“物”最先是從食物的交換開始的。在寶寶的頭腦裏,唯一的思想就是“我帶好吃的跟你分享,你跟我做好朋友”。的確,通過食物的交換產生了人與人之間平等、愉悅的良好情緒,而這種溝通和交換大概就是人際關係的一個雛形。
寶寶很快就發現了這樣一個秘密——當我沒有好吃的可以給你,或是當你把我給你的好吃的吃完之後,我們之間的關係就結束了。當寶寶還處為什麼有時候食物魅力無窮有時候又毫不起作用的迷惑和苦悶之中,在寶寶之間又發生了一件更令人詫異而有趣的事情——他們找到了一個不會消失的東西來跟周圍的小朋友建立關係,而陪伴他們長大的玩具就是最好的替代品。因為經過前幾次的“教訓”,他們總結出這樣一條經驗:食物不能維係自己與小朋友之間的友誼,而玩具恰恰能承擔起這一使命。在這個時候,寶寶之間的關係就是通過玩具來產生連接,“我把我的玩具跟你分享,你把你的玩具跟我分享,我們從此以後就是好朋友。”可以這麼說,寶寶人際交往敏感期就是從分享食物和一對一的玩具交換開始的。
不過,從玩具的分享到交換,再到贈送玩具,經過幾個月的發展,寶寶又發現了一個秘密——如果某個小朋友得到自己的玩具以後,彼此之間的關係還有可能會結束。這一驚人的發現,讓他們意識到通過玩具也不能維持一個持續的交往關係。慶幸的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以後,寶寶又發現了一個交朋友的重要原則,那就是我們有相同的愛好和興趣,或是我喜歡他,或是他喜歡我,或是雙方能夠相互理解。一個來自寶寶和老師的有趣對話就能說明這一切,老師問:“你為什麼要跟他交朋友呢?”被問的寶寶很認真地說:
“因為他理解我呀,所以我要跟他交朋友。”再比如,有兩個三歲半的小朋友,由於都喜歡汽車,引發了他們進一步交往的興趣,隨著交往的頻繁這種關係就會進一步地跨進,進一步地升溫,進一步地發展。
在接下來的人際關係中,寶寶最終會發現,原來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誌趣相投、相互理解和相互傾聽的基礎上,當他們真正達到這種狀態,就會發現他和夥伴之間的關係是一種真正的和諧。
由此看來,寶寶一定要生活在一個適宜的環境中,這個環境應該是積極而友善的,這個環境應該是自然而和諧的,滿足了寶寶的這些需求,才真正遵循了寶寶成長的自然規律。
交換,得到的不僅是不一樣的物品
交換是寶寶之間的一種交往行為。最初的時候,他們會通過彼此分享好吃的來贏得友情,漸漸地,他們又發現分享像玩具之類的物品可以讓他們的友情持續得更久。於是,在寶寶之間就出現了交換這種行為,而借助食物和玩具恰恰能夠建構寶寶最初的人際關係智能,幫助他們認識人與物、物與物、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有一天,強強剛從幼兒園出來,興高采烈地拿著一張塗滿鮮豔色彩的卡片朝媽媽跑來,看到媽媽就激動不已地說:“媽媽,媽媽,這看,這個卡片漂亮嗎?”
看著他異常興奮的樣子,強強媽高興地問:“強強,這是你塗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