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4~5歲:你的寶寶已長大,教養來點兒成人化(3)(3 / 3)

這麼一問,反倒讓童童不知該說什麼好了,隻是隨口說了一句:“那就我們三個人一起過吧。”

“我要嫁給爸爸”、“媽媽是我老婆”……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常常有類似的“豪言壯語”,不過,當你聽到寶寶這些可愛而稚嫩的言語時,會有怎樣的反應呢?更多的恐怕是諸如“才這麼大的小孩兒就有這些想法,是不是太早熟了?”“小家夥如果真當真了,有了妒忌、沮喪的心理,那該怎麼辦?”“如果寶寶隻關注心中的那個‘他’或是‘她’,不理其他小朋友怎麼辦?”這樣的煩惱吧。

在婚姻敏感期,當寶寶說我要跟爸爸結婚,跟媽媽結婚,甚至是跟老師結婚的時候,他們不會覺得爸爸、媽媽、老師跟他們的年齡有太大的差距。

但是,當這一敏感期發展一段時間以後,寶寶突然意識到我應該跟我同齡的人結婚,這時他們就會在小朋友中間選擇婚姻對象了。

寶寶心有所屬,父母該怎麼辦

寶寶婚姻敏感期的萌芽始於對自己父母的情有獨鍾,但是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社會交往圈的擴大,寶寶的認識也在慢慢發生變化,他們會逐漸意識到雖說爸爸和媽媽對自己非常好,但是他們和自己是不一樣的,爸爸媽媽是大人,而自己是小孩,小孩隻能跟同齡的小孩結婚。當這種認識進一步發展的時候,寶寶就開始在同齡的小夥伴中選擇結婚的對象。於是,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寶寶的結婚對象竟然不再是曾經一直依戀的父母,而是跟他們同齡的小夥伴。

從很小的時候起,童童就跟隔壁男孩毛毛就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兩個人幾乎每天都在一起玩。

一天,童童突然湊到媽媽的身邊,嫩聲嫩氣地說:“媽媽,我以後要讓毛毛當我的王子。”聽寶寶這麼一說,反倒把童童媽這個當媽媽的給驚了一下。

可是,等童童媽回過神,想要跟她進一步交流時,童童竟鑽到桌子下麵自顧自地玩布娃娃去了。就這樣,童童媽也沒有繼續細問,話題被擱置到了一邊。

後來的一天,童童媽帶著路路在小區花園裏玩。童童看見毛毛來了,樂滋滋地跑過去,拉著毛毛的手說:“毛毛,我要讓你當我的王子。”可是,毛毛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擺了擺手說了句:“我才不呢。”然後就跑開了。

這時,隻留下童童在那傻站著,童童媽剛要上去摸她的小腦袋安慰她時,童童的小眼睛就淚汪汪了,嗚嗚地說:“不行,不行,我就是讓毛毛當我的王子。”

盡管童童一副執拗的樣子,但是童童媽依舊平靜地說:“你是不是,很喜歡他?”

“是的。”童童肯定地點了點頭。

“不過,喜歡是兩個人的事,假如他不喜歡你了,媽媽認為你可以重新選擇。”說到這裏,童童停頓了一下,好像聽懂了似的,點點頭就轉身玩她的去了。

就在兩個小夥伴興味盎然地玩著“過家家”的遊戲,彼此之間互稱“老公”、“老婆”的時候,他們也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現實——很多時候,這種喜歡或是愛慕往往會遭到對方的拒絕。一旦對方不樂意,或是不經意間表現出冷淡的態度,或是無心的拒絕,被拒絕的一方就會像成人一樣陷入迷茫而不知所措,甚至是傷心的處境。麵對這種局麵,寶寶往往會變得異常執拗。

當寶寶進入婚姻的敏感期之後,除了被喜悅和滿足之情包圍之外,他們還常常會被一些“感情問題”困擾。在寶寶的幼小心靈中,他們總會這麼想:

一旦你跟我好了,如果有一天你再跟別人好,我就會很痛苦。事實上,這種感情困擾也常常會發生在成人身上。

然而,很多時候,當我們成人麵對寶寶的“感情問題”時,因為不了解寶寶內心的真實想法,不明確處於婚姻敏感期寶寶的發展軌跡,往往那麼地不知所措,甚至是采取了不成熟的方式。那麼,怎樣才算成熟的方式呢?簡單地說,就是學會向寶寶灌輸正確的戀愛觀與婚姻觀。

事實上,如果在寶寶的童年時期沒有經曆過婚姻的敏感期的話,等他們長大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就會顯得非常迷茫,到那時再解決就遠遠不像孩提時代就解決那麼容易了。因此,這也是在提醒我們成人,在寶寶小的時候,就應該適時適宜地和他們討論婚姻這個問題,這對健全他們的人格,健全他們的家庭,健全他們的婚姻都是極為有益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