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當寶寶到了5歲左右,他們就開始對規則的建立與遵守表現得格外在意,這一階段就是他們的社會規則敏感期。在這段時期,寶寶做事情之前都會去建立一些規則,以約束每個參與這件事情的人。因為規則可以讓處於這一敏感期的寶寶有一種安全感,而且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他們也開始逐漸要求平等與公正,可是,一旦被約束的人不遵守規則,或是破壞了已經建立好的規則,寶寶就會覺得非常痛苦。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父母眼裏寶寶對某些事情會突然變得異乎尋常“執拗”,為什麼在寶寶眼裏對小夥伴不信守承諾那麼在意。
5歲的強強和他的小夥伴秋秋一起在小區花園裏玩耍。
強強很喜歡秋秋手裏的遙控汽車,秋秋說:“如果你能背出昨天老師教的兒歌,我就把遙控汽車給你玩。”
強強實在是太想玩一玩那個遙控汽車了,於是回想那首兒歌,最後背了出來。
而秋秋並沒有料到強強能背出來,他緊緊地抓著遙控汽車對強強說:
“我不能給你。”
強強說:“可是你說了,如果我能背出來你就給我的。”而秋秋依舊抓著遙控汽車不放手,趁強強不注意,轉身就跑掉了。
這一切讓強強很傷心,回到家強強痛苦地對媽媽說:“秋秋說話不算數,他那樣是不對的……”
作為父母,強強媽除了安慰外,也很是想不明白,那個遙控汽車本來就不是兒子的,他為什麼會如此在意呢?
一邊是父母眼裏“執拗”的寶寶,而另一邊是寶寶眼裏說話不算數的小夥伴,為什麼會有這些矛盾?原因就在於一心想要玩遙控汽車的小男孩進入了社會規則的敏感期。
當強強與小夥伴交換玩具,或是互相決定一些規則來進行遊戲時,他根本不會知道在這一過程中,規則是不是公平、是不是有人擅自更改規則、是不是有人會後悔參加遊戲、是不是有人會不信守承諾等問題都是不可避免要發生的。然而,在強強的思想中,隻有這樣一個概念:規則是不能被打破的。
所以,一旦有人違背了規則,他的內心就會變得消極。其實,寶寶的這種做法是在維護自己的權利,他是在規則中尋求公平。
因此,當父母麵對這樣情形的時候,要懂得尊重寶寶的權利,通過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規則意識。
首先,父母要盡量做到真正尊重寶寶的權利,當寶寶做出類似“請你給我道歉”的這些行為時,不要表現出不屑,甚至是敷衍,要知道,這恰恰反映了寶寶自我意識和自尊意識的覺醒。你尊重寶寶的權利了,他的規則意識才能順利並快速地發展。
其次,允許寶寶玩有輸贏規則的遊戲。在這些遊戲中,寶寶喜歡設定一些規則,比如,贏的人要得到獎賞,輸的人要受到懲罰;分工有一個固定的要求,每個人都要遵守……很多時候,寶寶會遇到這些麻煩:如果有人不接受這一規則,他會覺得很不舒服;如果有人中途擅自更改遊戲規則,他心情就會波動;如果有人使他的權利受到侵犯,他會非常痛苦等。事實上,在這一係列的產生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寶寶恰恰是在學習承受輸贏,並以此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父母不要很介意這種遊戲,也不用像強強媽媽那麼困惑,因為這些都是寶寶的規則,輸贏遊戲隻是寶寶成長的需要。
2.自然敏感期:小朋友愛上小動物
一般來說,當寶寶到了五六歲這一年齡段,就會對大自然、生物以及外界所有事物產生越來越濃厚的興趣,這就表明寶寶的自然敏感期來到了。
在這一段時期,他們會吵著嚷著要把外麵嬌小脆弱的小動物抱回家,他們會學著大人的樣子耐心細致地照顧這些“小夥伴”,他們會有模有樣地為這些小生命起名字,逗它們開心,跟它們玩鬧。當然,他們也會格外留意小種子的發芽、小樹苗的開花。當有一天你的寶寶出現這些變化的時候,他們一定是進入了喜歡大自然的敏感期。
喜歡動植物是寶寶的天性,在他們眼裏,這些小生命就是自己的小夥伴,是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寶寶愛護動植物的行為,實際上就是培養他們愛心的過程。在照顧動植物的過程中,寶寶一點點地學會了付出,學會了關照,也體驗著奉獻,當然,寶寶對自然界以及生命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眼界的開闊,他們漸漸發現這個世界上實在有太多有趣的事情了,這就吸引他們忍不住想要把這一切都觀察、探索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