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5~6歲:走進寶寶的世界,引領寶寶建立社會化心理(3)(2 / 3)

幼兒數學不僅幫助寶寶理解數的概念,還包括了解簡單的幾何形體,學習事物的空間關係和時間關係,當然,還有一些簡單的數學操作技術方麵的內容,這幾個方麵不但不分輕重,而且缺一不可。另外,數學在發展寶寶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也進一步發展了寶寶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

與多數小朋友一樣,強強剛開始學數數的時候,最主要、最現成的道具就是他的十個小手指。那時的他,經常是豎起十個小手指,左手點點,右手點點,架勢是夠有模有樣的,但是每次都是越數越糊塗。後來,練習得多了,小家夥才可以慢慢地一口氣數到10。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強強媽都會和強強玩這樣的數數遊戲。強強媽數“1”的時候,強強就會立即數“2”。漸漸地,強強知道了19之後是20,29之後是30。

在強強5歲時就已經輕而易舉地從1數到100。

0~6歲寶寶的思維要經曆一個從具體而直觀再逐漸到抽象這麼一個過程。當成人教寶寶學數數的時候,一定要弄清這一點,明白寶寶的思維處於哪一階段。另外,教寶寶學數數也要避免走入一些誤區。

作為父母又該如何抓住寶寶的數學敏感期,引導他們的健康成長呢?首先,可以借助實物,引導寶寶從“量”的實際體驗再逐漸到“數”的抽象認識,同時,自少到多、循序漸進地引導寶寶完成加、減、乘、除的計算,發展寶寶的數學思維。其次,數學思維是在活動中與物質材料相互作用產生的,因此當父母與寶寶互動時,要準備能夠引起寶寶思維積極性的材料,像多樣性的、多層次的、多功能的材料等等,這樣才能避免親子互動流於形式。比如,父母要求寶寶給圖形分類時,可以先出示兩個形狀不同、顏色相同的圖形和兩個形狀相同、顏色不同的圖形,讓寶寶進行比較,幫助他們明確“相同”的含義,並尋找這些圖形的不同特征。通過自己的操作,寶寶就能獲得有關分類的感性經驗,而且也促進了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另外,利用生活中的數學也能有效地激發寶寶內在的學習動機。

數學敏感期裏,保護寶寶的數學思維

在寶寶的數學敏感期裏,他們會出現一種數學的思維,那就是逼近無限的序列,從個、十、百……到千萬、億、十億……直到他們的語言也無法繼續表達下去。成人看來這個問題是那麼地單調乏味,然而,寶寶卻從中體驗並炫耀著這個無限性。當然,寶寶也在這種原不可比的比較中,感受和體驗著數字中的那種無限性。事實上,這種數學裏的無限性目已是人類為之迷戀的問題之一,這個曆程早在寶寶那裏就已感性地經曆著。

一天,強強舉著一個石頭問稍大他幾個月的表哥田田:“哥哥,這個石頭有沒有幾百萬個天那麼大?”

田田皺著眉頭,不解地看了看強強。

強強不甘心,繼續問:“哥哥,你說它有沒有幾十萬個天那麼大。”

田田幹脆地說:“沒有!”繼續玩他的變形金剛。

對這個答案,強強似乎一點都不滿意,又纏著田田問:“哥哥,你說它有沒有幾萬個天那麼大?”

這次,田田頭都沒抬一下,不情願地說:“沒有!”

強強還是非常好奇,再次認真地說:“有沒有幾千個天那麼大?”

田田再次說:“沒有!”

這是多麼可愛又不失天真的寶寶啊。石頭與天不能比,天也不能以數計,這是我們每個健康成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寶寶的思想裏,卻並非如此。

當寶寶在同伴、成人麵前談論他頭腦裏的那些異想天開的話題時,父母一定要充分地鼓勵並引導寶寶去表述、去探究、去爭論,而不是隨意終止寶寶的想象。其實,這種鼓勵與引導在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比如,當寶寶和你逛超市,對計算價格“情有獨鍾”時;當寶寶看見飛馳而過的汽車,對車牌號碼“念念不忘”時;當寶寶麵對登機牌上的時間、艙位號、行李重量的排序方法給你“出難題”時,這些都是父母鼓勵寶寶發現與表達的絕好機會,隻要你肯定了、支持了,寶寶的天賦就會一點點地被發現,而這對處於數學敏感期的寶寶來說,又是多麼珍貴而重要的一件事情。

數學學習,不能脫離具體實踐

數學具有從抽象到具體,又從具體到抽象的兩重屬性,然而,在寶寶學習數學的階段,他們必須從生活中熟悉的具體事物入手,然後逐漸開始數學的抽象過程。很顯然,那些僅停留在解決具體問題的做法不能稱為數學,而沒有從具體事物出發或是完全脫離具體實踐來引導寶寶學習抽象的數學運算的做法更是違背了數學的本質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