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5~6歲:走進寶寶的世界,引領寶寶建立社會化心理(3)(3 / 3)

童童快滿6歲了,對於10以內的加減運算已經是對答如流,這讓童童全家人都為她特別驕傲,甚至連幼兒園老師都認為,童童是一個非常有數學天賦的寶寶。

然而,在一次測查中,童童的測試結果卻讓大家異常驚訝。當幼教專家問童童:“2+8=10”表示什麼意思的時候,童童很快就回答“表示2加上8就是10”。還沒等專家開口說什麼,童童就顯得自信滿滿,一個勁兒說:

“我回答得對吧!”

可是,在場的人都知道,他們對於童童的回答並不滿意。

之後,任憑專家怎麼提示,童童也不能舉出一個能夠用這個算式來表示的具體事例。

最後,一向受寵慣了的童童竟然很生氣地說:“2加上8就是等於10,等於別的就錯了!”童童的回答反倒令所有在場的人哭笑不得。

很顯然,故事中的童童已經能熟練地解答數學問題,但是頗為遺憾的是,她卻不能將數學算式與具體問題聯係起來。也許很多人對童童的回答會一笑,但是笑過之後,有一個事實是不可否認的——寶寶能夠獨立進行抽象符號運算的表麵現象完全掩蓋不了他們理解上的缺陷,那就是對於抽象符號所表示的具體意義,寶寶是完全不清楚的。

寶寶們在似懂非懂中學習著數學運算,雖說是在接受數學啟蒙,但是他們僅僅是被教會了計算,卻沒有真正認識到生活中數學這門學科到底意味著什麼,又談何了解數學本身的趣味和美妙呢?因此,再一次提醒年輕的父母和幼兒教師,這種機械的背誦並不意味著在寶寶的頭腦中數的概念就已經形成,也不能證明寶寶已經掌握了數的知識,反倒是隨著寶寶無意識記憶的消失,所背誦的東西自然會全部忘記。事實上,隻有消除這些錯誤認識,才能真正達到對寶寶數學施教的目標。

三、5~6歲大寶寶智能訓練方法

大動作能力訓練

(1)鑽過相當身高一半的矮洞

目的:學會用眼估量洞的高矮,用身體適應高度順利通過。

玩法:一般寶寶很喜歡鑽到桌子和床鋪下麵,經常把衣服弄得很髒。現在要求鑽過相當於身高一半的矮洞,可以低頭彎腰並把髖部和膝部都彎曲成為半蹲下的體位,用腳走過而不必爬行,就不會碰頭頂和弄髒衣服。

意義:學會靈便地越過障礙物。

(2)給氣球娃娃戴帽子

目的:通過這個遊戲培養寶寶的專注力、觀察力、創造和思考能力。

玩法:先做準備,氣球1~2個,免洗杯1~2個(塑料杯、紙杯均可),彩色筆,熱水少許。

開始遊戲,對氣球吹氣使其膨脹並用皮筋綁好,在氣球上畫一個娃娃臉,以增加趣味。然後將熱水倒入杯中約六七分滿。待20秒左右,把杯中水倒出來,並立即將杯口緊緊地倒扣在氣球上,給氣球娃娃戴上帽子了。那麼,“帽子”會不會掉下來呢?讓寶寶仔細觀察以下現象。

過一會兒,輕輕將杯子提起,結果發現氣球也被吸起來了。

意義:讓寶寶認識空氣熱脹冷縮所產生的壓力改變,不必滔滔不絕給寶寶講很多道理,遊戲的直觀感受是最有趣的最有效的學習。

(3)學跳繩

目的:上肢搖繩下肢同步跳繩,練習上下肢活動協調。

玩法:同寶寶一起跳繩。各人拿自己的繩子,先把繩子搖起待繩子落到地麵時雙足跳過。初學宜慢,一步一步熟練後加快,最後手搖得快時可用單足跨步法使身體不致於疲勞。

意義:上下肢協調的全身運動有利於血液循環,宜於寒冷季節玩。冬季每天跳繩15~20分鍾可使手足變暖,消滅凍瘡。

(4)學遊泳

目的:練習呼吸與四肢運動協調。學會遊泳一旦遇到危難時能生存和救助別人。

玩法:先在淺水池中踏水玩耍,到水浸及胸部時可戴上救生圈學習四肢的劃水動作。然後練習深吸氣鑽入水中劃動,再將頭伸出水麵吸氣。動作熟練後試著去掉救生圈練習。全過程要有會遊泳的大人監護。

意義:一般5歲是練習遊泳的最佳年齡,因為5歲寶寶懂得危險,不會像3~4歲時那樣冒失。也有人主張在1歲以內開始練習,但有時年齡太小嬰兒會因嗆水而懼怕,反而使學習失敗。5歲兒童也要事先告知溺水的危險,使寶寶有所防備而保證練習時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