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怎麼可以騙我,你這討厭的人,總有一天遭報應。我不甘心!”知情人說,這位女人曾被她所信任的朋友騙過,朋友向她借錢,借了之後就跑了。她從一開始就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內心憤憤不平,長此以往就成了現在的樣子。十多年來,她始終不能原諒朋友的欺騙和背叛,也無法放下內心的激憤,最後也把自己折磨成了精神病。
如果對方傷害了自己,心裏對其產生憤恨是一種人之常情,但如果長期記恨對方則不明智,也沒必要。如果無法和解,不能讓內心平靜下來,其實傷害到的是自己。一個心靈上無法安靜的人,怎麼能吃飯、睡覺香甜呢!
事實上,在一個人的一生中,難免會與人結怨。將這些怨恨長期記在心裏,以期尋機報複,還是將其淡化在自己的記憶裏,體現出一個人的胸襟是狹隘還是博大。英國詩人白朗寧說:“寬恕為美,淡化為佳。”無疑,一個成功的人生不能缺乏博大的胸懷與和解心。
1937年1月,美國一名精神病患者持槍衝進山迪·麥葛利格先生的家裏,槍殺了他三個花樣年華的女兒。這場悲劇使山迪陷入了痛苦的深淵,一個月的時間,就讓他老了10歲。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在朋友的勸慰下體會到,使自己的生活走上正軌,惟一的辦法是拋開憤怒,原諒那名凶手。
於是,山迪把所有的時間用來幫助別人獲得心靈的平靜及寬恕他人。
他的經曆證明,即使是遭遇劇變所引起的怨恨,在人性中也依然可以釋懷。
在與朋友的一次閑談中,山迪說,他拋開憤怒是為了自己,為了讓自己好好活下去。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總是沒有盡頭,那些令人心碎的病痛、孤寂和絕望,沒有人可以幸免。失去珍貴的東西之後,總有一段傷心的時期。問題是,你最後到底是變得堅強還是更軟弱?原諒別人,是對待自己最好的方式,因為釋放了自己,才能有更健康自由的心態。
兩個朋友不斷吵架,吵到最後都不願見對方。原本是很好的朋友,卻因經常的爭執而成仇家,這不是人生的一大遺憾嗎?淡化恩怨,讓自己生活在沒有敵人的世界裏,快樂與幸福才會伴隨左右。讓一個人像聖人般去愛仇人,有點勉為其難,但是為了自己的健康和快樂,我們至少要原諒他們,忘記他們。
德國偉大的“悲觀論”哲學家叔本華曾認為,生命是一種毫無價值而又痛苦的冒險,然而在絕望的時候,他仍然堅信:“如果可能的話,不應該對任何人有怨恨的心理。”
不要因為別人對你造成的傷害或者別人忘恩負義而不開心,人活在這個社會,就應該以平和的心態瀟瀟灑灑地為自己活著。讓我們永遠不要去試圖報複我們的仇人,那樣隻會深深地傷害到自己。須知,忘記是丟掉和休息,銘記是包袱和勞作,隻有傻子才願意選擇後者。
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生活中的許多痛苦,往往來源於自己的想象。對身邊的人和事采取一種錯誤的看法,做出錯誤的判斷,結果徒增不必要的煩惱。
有兩個天使一起旅行,途中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房間過夜,而是帶他們到冰冷的地下室過夜。
鋪床的時候,年紀大一點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這家主人這麼吝嗇,你為什麼還幫他補牆?”老天使回答:“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過了幾天,他們來到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床鋪,讓他們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