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每個人走在坎坷的生活旅程上,總會遇見失敗和痛苦。當失去一件你非常想擁有,而且也“本該屬於你”的東西時,你會如何應對,確實能展示出一個人的智慧。
有些人總是活在過去的世界裏,終日為以往的錯誤而遺憾,為原來的不幸而惋惜。但是,沮喪並不能挽回任何損失。要知道,沉溺於過去的錯誤之中,是人生幸福、事業成功的一大障礙。
著名的棒球手康尼·馬克談到他對待自己輸球的煩惱時說:“過去我常常這樣做,為輸球而煩惱不已。現在我已經不幹這種傻事了。既然已經成為過去,何必沉浸在痛苦的深淵裏呢?流入河中的水,是不能取回來的。”
不錯,流入河中的水是不能取回的,但是你可以在事情發生後采取積極的態度,而不是沉浸在傷感、後悔的氣氛裏。同樣的道理,打翻的牛奶也不能重新收集起來。
一天,保羅在實驗室裏講課,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上,沉默不語。
學生們不明白這瓶牛奶和所學的課程有什麼關係,隻是靜靜地坐著,望著老師。保羅忽然站了起來,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中,同時大喊了一句:“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然後,他讓學生們圍繞到水槽前仔細看一看。“我希望你們永遠記住這個道理,牛奶已經淌光了,不論你怎樣後悔和抱怨,都沒有辦法取回一滴。你們如果事先想一想,加以預防,那瓶牛奶還可以保住,可是現在晚了,我們現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記,然後注意下一件事。”
如何麵對這“打翻後的牛奶”,關鍵在於是否能憑借自己的力量走出洪流,有的人放棄了努力,萬念俱灰地沉入深淵;而成功的人相信即使夕陽西下,黑暗來臨,也不必畏懼,因為黑暗總會過去,隨之而來的是第二天的光明。保羅博士的那堂課,就是告訴同學們這個道理。他的表演,使學生學到了課本上從未有過的知識。許多年後,這些學生仍對這一課留有極為深刻的印象。
“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也許你會認為這是令人生厭的陳詞濫調。
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卻是常常做著與其背道而馳的事情。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很多人都往往是為自己之前所做錯的,做得不到位的事情而耿耿於懷,結果以後的事情也做不好。就拿後者來說,許多職場上的人,為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誤擔心,害怕受到老板或上司的批評,而影響了一天的工作,有時還會耽誤更重要的事情。明白了成功青睞那些不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的人,就會感覺這樣做是不值得的。
你可以設法改變一分鍾以前發生事情所產生的後果,但你不可能改變一分鍾之前發生的事情。每個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令人十分懊惱,這時我們常常想,如果時間能倒流多好,哪怕一分鍾呢,可是你無法讓時間倒流回到過去,無法讓已經成為事實的錯誤消失。但是,你可以讓錯誤成為你未來成功的基石。正確的選擇是,以淡定的態度分析當時所犯的錯誤,從錯誤中得到教訓,把教訓銘刻在心,這就足夠了。
不要為失去的東西而感到惋惜或反悔,更不要埋怨生活。即使你埋怨,一切也不會改變,失去了的東西是永遠也不可能回頭的。須知,真正重要的東西還握在你手裏,把握好現在與未來才是最重要的。已經發生的事情,就讓它繼續吧,順其自然,保持平和的心態,讓當下的自己保持一份平淡,這才是快樂的真諦。
一個雞蛋破了,任憑你怎麼看著它,想著它,都不可能使它重新變成一個完整的雞蛋,還不如揮揮手,瀟灑地對自己說:“破了就破了吧。”然後繼續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如果整天想著它,怎麼也揮不去那個陰影,為此反反複複孤枕難眠,這樣就放大了痛苦,帶給自己的將是無盡的煩惱。
同樣一件事,用一種積極的心態看它不是更好嗎?
人要有一顆豁達心
豁達是一種大度和寬容,是一種品格和美德,是一種樂觀的豪爽,是一種博大的胸懷、灑脫的態度,是人生中最高的境界之一。生活中能做到心胸開闊,性格開朗,容人容事,就可以大大減少煩惱的機會。
俗話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顆平靜豁達的心,切不可心懷妒忌。別人有所成就,我們應該平靜地看待別人所取得的成就,最好能做到祝福別人,這是獲得幸福人生的秘訣。
“人之所以不安,不是因為發生的事情,而是因為他們對發生的事情產生的想法。”這是一位英國哲人的諄諄教誨,意思是說,對於已成現實的事情,即使結果不好,也應該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快樂”地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