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自在快樂的人,都是記性不好的人(1)(2 / 3)

在一個鄉村,有一對清貧的老夫婦,他們家中惟一值點錢的東西就是一頭老黃牛。但是,這對老夫婦不怎麼喜歡那頭牛,他們想把這頭牛賣掉,到市場上去換點更有用的東西。

這一天,老頭牽上牛到集市上換東西。他先與人換回一頭驢,又用驢去換了一隻羊,再用羊換來一隻肥鵝,又把鵝換了母雞,最後用母雞換了一大袋爛蘋果。在每次交換中,老頭都想給老伴兒製造一個驚喜。

在回家的途中,老頭扛著大袋子來到一家小酒店歇息,遇上了兩個商人。閑聊中,老頭談了自己趕集的經過,對方聽了哈哈大笑:“你回去準得挨老婆一頓批評。”

老頭相信老婆絕對支持自己,認為他們的揣測是錯誤的。為此,兩個商人就用一袋金幣打賭,如果他們說的不對,就把這袋金幣送給老頭。

三個人回到老頭的家裏。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她興奮地聽著老頭子講趕集的經過。每聽老頭子講到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時,她都充滿了對老頭的欽佩,嘴裏還不時地說,“哦,我們有驢子可以馱東西了”、“羊奶也同樣好喝”、“哦,鵝毛多漂亮啊”、“我們有雞蛋吃了”。

最後,看到老頭子背回來的一袋爛蘋果時,老太婆同樣不慍不惱,大聲說:“我們今晚就可以吃到蘋果餡餅了!”

聽到這裏,兩個商人頓時傻了眼,沒想到老太婆的心態這麼好。最後,他們隻好甘拜下風,輸掉了一袋金幣。

俗話說,“宰相肚子裏能撐船”。這位老太婆雖然不是宰相,但是她不會為失去一件好的東西而惋惜或埋怨生活。這不僅是大度,而是對生活的一種豁達。對已成現實的不幸,如果你不願意“快樂”地接受它,而是埋怨生活、埋怨他人。這種做法,隻會讓自己陷入深淵。

人們不快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關鍵的一點是氣量小,容不下身邊的人和物,於是在妒忌中糾結,無法讓自己在勞頓的人生中得到一份安逸。

生活中,因為嫉賢妒能而耿耿於懷的人屢見不鮮,通常隻要一見有人在某一方麵比自己優秀,他們就會想盡辦法幹擾、挖苦,甚至還會去傷害對方,而不是努力地去向別人學習。心胸狹窄、妒忌他人的人是最愚蠢的,到頭來隻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無法與快樂牽手。

人生在紛繁複雜的各種情境中度過,如何把握每一天的機會豐富自己的人生,心態是至關重要的。正像月有陰晴圓缺,生活有痛苦也有歡樂,事業有成功也有失敗,身體有健康也有疾患。歡樂、成功、健康,不必自我陶醉;痛苦、失敗、疾患,也毋須一蹶不振。遇寵不驕,處變不驚,這就是豁達。

豁達,是令人羨慕的性格,生性豁達的人,未必大富大貴,卻能灑脫快樂。豁達會使生活不再枯燥、不再無趣、不會在爭吵中度過。所以,遇到麻煩事的時候,多一些開朗、樂觀的精神吧,它會使你的生活飽滿而又充實。

學會放棄,做好當下

一位旅行家遊曆了世界各地後,感慨地說:人的一生像是一次長途跋涉,不停地行走,沿途會看到各種各樣的風景,曆經許許多多的坎坷,如果把走過看過的都牢記心上,好的壞的都扛在肩上,就會給自己增加很多額外的負擔。

確實如此,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奈,凡事應該努力去爭取,但是如果自己盡力了,還是不能成功,那就要懂得放棄,一個優雅的轉身其實也很美好。想得越多,壓力就越大,還不如一路走來一路忘記,永遠保持輕裝上陣。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時光不可能倒流,除了吸取經驗教訓以外,大可不必耿耿於懷。

放棄不是拋棄希望,而是放下那些過去的負擔、未來的奢望,把握好當下。學會放棄,讓自己輕裝前行,才能看到更多更美的人生風景。

美國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裏森說:“在工作中,必須樹立正確的態度。無論什麼樣的工作都要做好,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你自己;要努力把握住你自己的工作,而不讓工作把握你。這樣,你就不會因為各種不如意感到煩悶了。”做好當下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你所從事的工作都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嗎?關於這個問題,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艾爾森對世界各領域的傑出人士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讓他十分驚訝:在所有調查對象中,61%的成功人士承認,他們從事的職業並非他們內心最喜歡做的,至少不是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