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詞作動詞用,這裏是置之度外的意思。
【注釋】
邪(yé):同“耶”,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
【譯文】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生而且永久,是因為天地不在意自己的存在,不為自身做事,不執著於自己的生存,就能生存長久了。
有道的聖人後退不爭先,反而能把自己突顯於別人前麵;把自身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不正是由於他不在意自己,所以能成就他自己嗎?
王弼《道德經注》
自生則與物爭,不自生則物歸也。無私者,無為於身也。身先身存,故“能成其私”也。
在意自己的存在就會與其他事物產生衝突,不在意自己的存在則萬物都來為你服務。不在意自己、不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的人,是在自己的身上執行了無為。因為做到了無為,自然能夠換來自己的突顯和保全,所以說能夠反過來成全自己。
蘇轍《老子解》
天地雖大,而未離於形數,則其長久蓋有量矣。然老子之言長久極於天地,蓋以人所見者言之耳。若夫長久之至,則所謂天地始者是也。天地生物而不自生,立於萬物之外,故能長生。
聖人後其身而先人,外其身而利人,處於眾人之表,故能先能存。如使天地與物競生,聖人與人爭得,則天地亦一物耳,聖人亦一人耳,何以大過之哉!雖然,彼其無私,非求以成私也,而私以之成,道則固然耳。
天地雖然非常大,但仍然不能脫離於形態並能夠被測量而得到數值,所以它們存在的長久終究是有限的。老子說的像天地那樣永久,隻不過是以人的感官所見來做個比喻。若說起真正的長久之極的,那就是天地的本始——道了。天地生成萬物而不執著於自己的存在、不為自己謀求好處,獨立於萬物,所以能長久地存在。
聖人把自己放在後麵,而讓別人先,超脫於自身而使別人獲得利益,成了眾人的表率,受到眾人的擁護,所以能突顯、保全自己。如果天地和萬物都爭奪自身生存的優越條件,聖人和百姓都爭奪自身利益,那麼天地也就成了普普通通的一個事物,聖人也就成了平平凡凡的一個人,哪裏還有偉大過人之處呢?雖然這樣,它不以自身為意,不求成全自己,而它自己正由此而得到了好處,這是因為自然規律必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