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載:用作助詞,相當於夫。
營魄:即魂魄。
抱一:合一。
專氣:專,結聚之意。專氣即集氣。
滌除玄覽:滌,洗淨、清除。玄覽指人心靈深處的明澈、深邃。
天門:有多種解釋。一說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官;一說指興衰治亂之根源;一說指自然之理;一說指認得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
此處依“感官說”。
開闔:即動靜,指變化和運動。
雌:寧靜的意思。
知:通“智”,指心智、心機。
畜:養育、繁殖。
【譯文】
精神和形體合二為一,能不分離嗎?聚集精氣達到柔和暢順,能像嬰兒一樣嗎?清除雜念,恢複澄澈清明的感官,能完全幹淨沒有一點汙垢嗎?愛民治國能自然無為,不對自然和社會規律妄加幹涉嗎?口鼻開閉,呼吸吐納,新陳代謝能夠寧靜順暢嗎?明白通達,萬物明了於胸,能不用心機妄加猜度、不用智謀妄加改變嗎?
萬物生長繁育,創造而不占有,有所作為而不自恃有功,領導而不隨意支配,這就是“玄德”。
王弼《道德經注》
載,猶處也。營魄,人之常居處也。一,人之真也。人能處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無離乎?則萬物自賓也。專,任也。致,極也。任自然之氣,致至柔之和,能若嬰兒之無所欲乎?則物全而性得矣。玄,物之極也。能滌除邪飾,至於極覽,能不以物介其明,疵其神乎?則終與玄同也。
載,是居處的意思。魂魄,是人的精神居處之處。一,是人的本真。人的心思能夠安穩地呆在它常居處的魄裏,抱持唯一的大道不離開,萬物就會自然來歸順。專,是使用的意思。致,是極致。使用自然的精氣,達到最柔弱的和諧狀態,能像嬰兒那樣什麼欲望都沒有嗎?這樣的話事物就能完滿而得到本性了。玄,是事物的極致。洗去不正當、奇詭的外表,達到讓感官排除一切障礙,能夠不以外物來阻礙人的明覺,玷汙人的精神嗎?這樣的話就能夠與深黑色具備相同的品質。
任術以求成,運數以求匿者,智也。玄覽無疵,猶絕聖也。治國無以智,猶棄智也。能無以智乎?則民不辟而國治之也。天門,謂天下之所由從也。開闔,治亂之際也。或開或闔,經通於天下,故曰“天門開闔”也。雌應而不倡,因而不為。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則物自賓而處自安矣。
用智謀去求得成功,以占卜數理來探查隱匿之事的,都是智識。讓百姓的感官混沌漆黑,什麼也看不見,就是杜絕賢者聖人的出現。不用智謀來治理國家,就是拋棄智識。能做到完全不依靠智識,百姓就不會邪僻、詭詐,國家就能治理安定了。天門,天下萬物都從這來。開闔,是指安定與禍亂的交替。安定和禍亂都與天下萬物相通,所以說“天門開闔”。雌柔、卑下的事物隻回應,不主動發端、倡導,因而無所作為。如果天門的開闔都能像雌性一樣柔和無爭,萬物就會自然賓服,而處境也會自然地安定。
至明四達,無迷無惑,能無以為乎?則物化矣。所謂道常無為,侯王若能守,則萬物自化。生長,不塞其原也。繁育,不禁其性也。不塞其原,則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則物自濟,何為之恃?物自長足,不吾宰成,有德無主,非玄而何?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對天下萬物都明白透徹,沒有迷惑,如果能無所作為,事物就自然而然地發展變化了。所以說道是無所作為的,君王如果能堅守這條原則,萬物都遵循自然規律變化了。生發,不阻塞來源;繁育,不幹擾本性。不阻塞來源,事物就會自然生發,這又能說是誰的功勞呢?不幹擾本性,事物就會自然完滿,誰又能把這當作是自己的功勞呢?事物自己生長、發展,不是由於我的支配而完成,有德行但是沒法說這德是誰行使的,不是深黑色一般的模糊、深遠又是什麼呢?凡是說到玄德,都是有德而不知道是由誰行使的,出自於我們看不到的層麵。
蘇轍《老子解》
魄之所以異於魂者,魄為物,魂為神也。《易》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魄為物,故雜而止;魂為神,故一而變。謂之營魄,言其止也。蓋道無所不在,其於人為性,而性之妙為神,言其純而未雜,則謂之一;言其聚而未散,則謂之樸。其歸皆道,各從其實言之耳。
魄之所以不同於魂,魄是物質的,魂是精神的。《易經》說:“精氣聚集形成物質,遊魂分散參與變化,由此能夠了解鬼和神的一些情況。”魄是物質的,所以繁雜而趨於靜止;魂是精神的,所以單純而靈動。說營魄,是說讓它靜息、安寧。道是無所不在的,在人身上體現為每個人的本性,本性的奧妙是神,形容它純淨而毫無雜質的時候,就叫一;形容它聚集而毫無離散的狀態的時候,就叫樸。它們最終都要歸結為道,隻是側重於不同的角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