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為腹不為目(1 / 1)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五色:指青、赤、黃、白、黑。

五音:指宮、商、角、征、羽。

五味:指酸、苦、甘、辛、鹹。

口爽:意思是味覺失靈,生了口病。古代以“爽”為口病的專用名。

畋(tián):打獵獲取動物。

行妨:傷害操行。妨,妨害、傷害。

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味濃而雜的食物使人舌不辨味;縱情狩獵使人心興奮發狂,難以自控;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

聖人隻求三餐溫飽,不追逐外在的無止境的欲望滿足。所以應當舍棄名利誘惑,而保持清靜知足的生活。

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謂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順其性也。不以順性命,反以傷自然,故曰盲、聾、爽、狂也。難得之貨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為腹者以物養己,為目者以物役己,故聖人不為目也。

爽,是差失的意思。失去口的作用就叫做爽。耳、目、口、心都要順應它們的性質才行。不順從它們的特性、違反它們的使命,就會對它們自然的狀態造成損傷,就出現了盲、聾、爽、狂。難得的東西因為難得,無法通過正當手段得到,所以就擋住了人們通過正常手段謀求幸福的道路。爭取腹中的食物是用食物頤養自己,去占有眼前所有能夠占有、享受的東西就是用這些東西去奴役自己,所以聖人不為目。

蘇轍《老子解》

視色、聽音、嚐味,其本皆出於性。方其有性,而未有物也,至矣;及目緣五色、耳緣五音、口緣五味,奪於所緣而忘其本,則雖見而實盲,雖聞而實聾,雖嚐而實爽也。

看顏色、聽聲音、嚐味道,這些功能的本質都出自於我們感覺器官自身具有的本性。當我們的感官具備這樣的本性,而沒有接受外物刺激的時候是最完滿的;等到眼睛看到五色、耳朵聽到五音、口嚐到五味,感官被外物吸引、占據而忘記本性,雖然能看卻看不到,雖然能聽卻聽不清,雖然能嚐卻嚐不出味道。

聖人視色、聽音、嚐味皆與人同,至於馳聘田獵未嚐不為,而難得之貨未嚐不用也。然人皆以為病,而聖人獨以為福,何也?聖人為腹,而眾人為目,目貪而不能受,腹受而未嚐貪故也。彼物之自外至者也,此性之凝於內者也。

聖人看顏色、聽聲音、嚐味道都和別人相同,也不是不參加騎馬打獵的活動,難得的東西也不是不用。人們都覺得享樂過多不好,而隻有聖人覺得幸福,為什麼呢?聖人隻求吃飽飯,而眾人追求眼前所有能夠占有、享受的東西,眼睛貪求能看到的東西卻無法享受,肚子能夠消受食物卻不會貪婪。事物是從外部影響人的,而本性是內在具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