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注釋】
貴,以……為貴。
寵為下:得寵是不光榮的。下,即卑下的意思。
【譯文】
得寵和受辱都驚慌,看重臨到自身的大禍。
什麼叫寵辱若驚呢?得寵本來就是不高尚的,得到寵愛像受到了驚嚇,失去寵愛也像受到了驚嚇,這就叫寵辱若驚。
什麼叫看重臨到自身的大禍呢?我之所以有大禍,因為我有這個身體,若我沒有這個身體了,我還會有什麼災禍呢?所以能做到像看重自身一樣看重天下的人,才可將天下寄托於他;像愛護自己的身體一樣愛護天下的人,才可將天下托付於他。
王弼《道德經注》
寵必有辱,榮必有患,寵辱等,榮患同也。為下得寵辱榮患若驚,則不足以亂天下也。大患,榮寵之屬也。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謂之大患也。人迷之於榮寵,返之於身,故曰“大患若身”也。無以易其身,故曰“貴”也。如此乃可以托天下也。無物可以損其身,故曰“愛”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不以寵辱榮患損易其身,然後乃可以天下付之也。
有受寵的時候也必然有失寵的時候,有榮耀的時候也必然有落魄的時候。寵和辱,榮譽和患難都是本質相同、根源相同的。地位低下的人遇到寵、辱、榮譽和患難的時候都像受了驚嚇一樣,天下就不會動亂了。大患,是指榮寵一類人們樂於享受的事物造成的影響。生存的條件太優厚了必然就會進入有死亡威脅的狀態。所以管它叫大患。人執著於榮譽和寵愛,這樣做的影響反過來作用到自身,所以說是“大患若身”。不被外物改變自身叫做貴,這樣才可以將天下托付於他。沒有外物可以使自身受損,所以叫愛,這樣才可以將天下寄托於他。榮辱榮患不會使自己改變,然後才能擔當天下大任。
蘇轍《老子解》
古之達人,驚寵如驚辱,知寵之為辱先也。貴身如貴大患,知身之為患本也。是以遺寵而辱不及,忘身而患不至。所謂寵、辱,非兩物也。辱生於寵,而世不悟,以寵為上而以辱為下者,皆是也。若知辱生於寵,則寵固為下矣。故古之達人,得寵若驚,失寵若驚,未嚐安寵而驚辱也。所謂若驚者,非實驚也,若驚而已。
古代通達的人,驚恐於得寵就像驚恐於受辱一樣,因為他知道得寵之後必然有失寵受辱的一天。重視自身就像重視大的災禍一樣,因為他知道身就是禍患的根本,禍患通過人的身才能作用於人。所以遠離寵愛也就不會招來恥辱,不以自身為意,禍患就不會到來。榮辱不是兩種事物。恥辱從寵愛而來,但是世人不領悟,以寵愛為高貴,以恥辱為卑下,都是不領悟的體現。如果知道恥辱生於寵愛,那麼寵愛就必然是卑下的了。所以古代通達的人,得到寵愛與失去寵愛都會驚慌,不曾對寵愛感到安逸,也不隻對恥辱感到驚慌。所說的如同驚慌一樣,並不是真正的驚慌,隻是如同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