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2)(1 / 3)

新的神經回路一開始必然是脆弱的,要用它戰勝舊的神經回路,最好采取一些聰明的策略。

第一,從最容易的事情開始。一開始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隻規定一些小的任務。譬如,查出明天要撥打的電話號碼,記下來,今天的事情就完成了;拿出所需要的資料,放到桌子上,不用急著開始工作。

一開始不要急著作大的決定,要慢慢開始,在一些小的方麵向自己作出承諾並且遵守這些承諾。讓你的內心引導你作出承諾。承諾一旦作出了,無論是怎麼微不足道,都要遵守下去。

這樣做的意義何在呢?何長明說:“當你作出承諾並履行承諾時,你會對自己越來越滿意,你作出及履行更大承諾的能力就會增加,簡單地說就是你會越來越自信……我們每個人肯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你知道什麼該做,並真的那樣做了,你會覺得很開心,你會對自己很滿意,會獲得心靈的寧靜。”

他說:“在這個世界上,分裂是最大的痛苦,堤壩的分裂會導致洪災,地表的分裂會導致地震,山巒的分裂會帶來山崩,愛情的分裂會帶來離婚,同樣你和自我的分裂會帶來一生的痛苦和遺憾。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知道該怎麼做卻沒有去做,你會自責,你會對自己不滿意,你會覺得自己是渺小的、不講信譽不可信的。總而言之,就是你開始不信任自己,自信心降低了。

第二,每天必須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曾經給自己作過很多承諾,但都沒有堅持下來。那麼,不要想一天把它們全實現。試著每天隻規定自己必須完成一件事。這很容易實現,而實現的喜悅就是一種強化,會使你的新習慣更強大。

第三,每天必須不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有很多壞習慣,你成了它們的奴隸。不要企圖一天把它們全消滅,試著規定自己每天必須不做其中一個習慣。

第四,不要積累太多的未完成的事情。每個未完成的事情都會吞噬你部分心理能量,無論這個事情多麼不起眼。

第五,有決定勝過沒有決定。你可能有太多的想法,但很多想法相互矛盾,所以你幹脆一年一年地什麼都不去做。你試圖去梳理你的這些想法,卻一直沒有梳理清楚。

那麼,不妨隨機選擇其中一個想法,隻要它是你內心的願望,不是你要做給別人看的。就從它開始去做,去為它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它。做,總比坐著想更能提高你的自信。

帶著心理問題積極生活

痛苦本身其實隻是一個信號,隻是告訴我們,問題發生了,我們應該去改變。如果隻是一味努力降低痛苦、逃避痛苦,那就是在逃避問題自身,這並不利於心靈的成長。

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有意自殺的人,絕大多數都遭受著各種各樣的痛苦的折磨。那麼,是不是減少痛苦就可以讓一個人遠離自殺,重新恢複心理的健康呢?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陳祉妍博士說,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痛苦了,第一反應就是想降低痛苦、逃離痛苦。但是,痛苦本身其實隻是一個信號,隻是告訴我們,問題發生了,我們應該去改變。如果隻是一味努力降低痛苦、逃避痛苦,那就是在逃避問題自身,這並不利於心靈的成長。

這和身體疼痛的道理一樣。當我們肚子疼時,醫生經常不建議先服用止痛藥,因為那會讓身體麻木,讓醫生難以探察到底是哪裏的內髒發生了病變,從而無法下手治療。心理痛苦的意義是一樣的。

陳祉妍說,每一種心理的痛苦都是有意義的。我們可以有無數種方法降低痛苦、逃避痛苦,但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隻有一種:直麵痛苦,認識痛苦的意義,領悟到問題的來源,並由此成長。

武漢著名的心理治療師曾奇峰說“心靈注定要在創傷中前行”,正是這個道理。

從6月11日的第一期專題“吵架了去看心理醫生”到今天9月10日的“世界預防自殺日”,我做“健康·心理”版正好3個月了。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