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3個月裏,我常常會產生無能為力感,因為收到的求助信件太多,我自己不可能一一回複,甚至都未必能幫讀者找到適合他們的心理醫生,因為全國的心理谘詢業遠不夠發達。而且,一些讀者自己也沒有錢去看心理醫生。
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也和很多心理專家探討過,怎樣才能幫助廣大讀者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些什麼樣的概念和建議可以讓更多人實施自助。
最終,我找到了三句話:
一、接受心理問題,帶著你的心理問題去積極生活;
二、打開心扉,尋找你身邊的“業餘心理醫生”;
三、理解他人,自己去做一名好的“業餘心理醫生”。
痛苦隻是心理問題的信號,直麵問題才能減少痛苦。
首先,我想強調一點:永遠不要以為你的問題獨一無二,永遠不要以為你是最不幸的。實際上,我深談過的幾乎每個人,包括我身邊的親人朋友,都或多或少地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其實,我們都是帶著心理問題在生活。不同的是,有些人陷在心理問題之中日益消沉,而有些人卻能做到帶著心理問題去積極生活。
譬如數學家納什(電影《美麗心靈》中的男主人公原型),他在年輕時患了精神分裂症,從未徹底治愈,幻覺和妄想一直在糾纏著他,但他帶著症狀去生活、去思考,並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獎。
要分清痛苦與問題,可以想辦法減輕痛苦,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勇氣去麵對問題。
太痛苦常常是因為不了解為什麼痛苦,而太痛苦又直接導致我們逃避痛苦、恐懼痛苦……最後,我們忽略問題自身,迫切地想消除痛苦,因此產生了一係列心理問題。要帶著心理問題去生活,我們必須先改變一些習慣性的錯誤認識,明白痛苦與問題的關係。
┣ 錯誤認識之一:“我是天底下最不幸的”
“一和異性說話我就會臉紅,每次麵對異性都感到臉上火辣辣的,隻好落荒而逃。我看別人都是那麼鎮定,為什麼唯獨我這個樣子?”
“口吃讓我痛不欲生。為了治口吃,我什麼方法都嚐試過了,還是沒有任何效果。因為口吃,我屢屢丟人現眼,每次都有想死的心。看見別人流利地說話,我又羨慕又嫉妒,為什麼他們那麼自如,而我就這麼不幸?”
“我是一名大學生,小時候因為一次意外斷了一節小手指,從此以後特別自卑,覺得自己是一名殘疾人。在大學裏,我非常擔心別人會看到我的殘疾,總是把手插在口袋裏。每次不得不把手抽出來時,我心裏都會咚咚地跳個不停……自己的一生就毀在這一節小手指上了。”
“我失戀了,看著別人成雙成對地走在一起,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
…………
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並且每個人的心理問題都有大量的“同道”。但人們經常看不到這一點,以為自己的痛苦獨一無二,總是感歎“為什麼不幸的偏偏是我”,將自己的問題無限擴大,並將它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用一切資源去糾正它。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心理問題的人以為自己的問題是洪水猛獸,不敢將它暴露出來,但在封鎖自己的問題的同時也封閉了自己。久而久之,就覺得自己是天底下獨一無二的最不幸的人了。
口吃者如此。很多口吃者一開始將自己視為最不幸的人,但一旦接觸到口吃團體,發現居然有這麼多人和自己一樣不幸,他的痛苦就減少了一半。
各種社交恐怖症患者也如此。臉紅恐怖症者以為天底下就自己一個人一見人就臉紅;對視恐怖症患者以為天下就自己一個人“眼神下流”而不敢和人對視……但實際上,患有他們這些病症的大有人在。心理治療師在治療社交恐怖症患者時,第一步常常是給他們看其他人的案例,等他們發現有這麼多人和他有同樣問題時,痛苦就減少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