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恐懼告訴你什麼對你更重要(4)(3 / 3)

4. 壞人都是心理學家嗎?他們利用什麼機製讓我們變得弱小甚至愚蠢?

答:“壞人都是心理學家嗎?”這個問句隱含的意思仿佛是:壞人很強大,我們好人很弱小很無辜很受傷。

不過,很多時候的確像是如此。那麼,為什麼?

最關鍵的一點是,我們會過度壓抑我們自己的惡。結果是,我們將一切攻擊行為視為惡,最終連還擊也被我們視為惡。我們難以做到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並且,壞人在惡中得到錘煉,他們行惡的決心和手段的確會更強一些,我們需要洞察到這些。

然而,最關鍵的還是,我們自己與“惡”,或者更心理學的說法,與攻擊性的關係如何。

5. 壞人對我們作“惡”,是因為我們自己長著一張容易被欺負的臉嗎?

答:壞人行惡時,絕對是要進行選擇的。有時是有意識的選擇,有時是無意識的選擇。

關鍵要看清楚的是,好人也在做選擇!

無數人是表麵上的好人,他們內心其實隱藏著翻江倒海的憤怒與仇恨,這些陰暗的東西需要湧出。於是,這樣的好人會無意識地選擇與惡人相遇。

並且,內心中隱藏著的憤怒與仇恨越是強烈,一個人就越容易表現得更好。

結果,我們就看到,看起來特別善良的人,總是遇到特別狠毒的人,而且他們會成為最常交往的朋友,甚至成為伴侶。或者,前者養育出後者那樣的兒女,也或者,後者養育出前者那樣的兒女。

這樣的好人會活得很壓抑,他們很容易向可怕的壞人轉變,他們製造可怕的惡行後,周圍人都會驚詫:這個人一直都是大好人啊,不可能是他幹的吧?

6. 為什麼有些壞人很有魅力?(我們為什麼對壞人感興趣?)

答:壞人的魅力來自兩點。

第一,壞人活出了我們沒有活出的部分。或者,用榮格的話來講,壞人是好人的陰影。

譬如周克華,他是如此可怕的凶徒,但他明顯成了偶像人物,網上表達對他崇拜之情的人實在太多太多。

不光周克華,“天涯雜談”上還有幾個帖子談“新中國十大悍匪”,發帖者的文字和跟帖者的文字,都充滿了對他們的景仰。

進化論的說法是,遠古的時候,男人都是獵人,再近一些的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一個男人的社會經濟地位常取決於他殺人的本領。所以,我們本能上對強大的殺戮者有崇拜心理。

心理學的說法是,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分為二的,善與惡相對峙,又相輔相成,它們不能離開對方而單獨成立,健康的人,就是能將善與惡比較好地整合的人。

假若你太壓抑你的惡,那麼壞人自然會吸引你,因他的壞,映照出了你自己內在的真實。

第二,相對而言,壞人不壓抑。不壓抑的話,這個人就容易靈活,他的情感表達很直接,他們提要求很容易,他們的身體語言也相對比較豐富。

譬如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他們是最嚴重的病人,對社會危害極大,但他們又是各類人格障礙中最有魅力的。他們的魅力,源自於不遵守任何規則,達到了一種可怕的自由。

7.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答:要保護自己,首先要理解自己。

譬如,一位來訪者,她是個大好人,但她的幾任丈夫與男友都暴力,本來不暴力的,和她交往後也會變得暴力起來。

谘詢中發現,她的內心有這樣一種邏輯:攻擊性會讓她羞愧,所以她壓抑了自己的攻擊性。

這種內在的邏輯,投射到外部世界,會讓她激發丈夫的攻擊性,這樣先投射出了她壓抑的憤怒。接著,她又可以將“你真可恥”這種羞愧感投射出去。

她很深地理解了自己的這種內心結構,尤其是抱持了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產生的濃烈憤怒後,她與男人們的關係自動就發生了變化。

類似這樣的心理,好人們多少都會有。他們需要適當地向壞人學習,活出自己合理的攻擊性來。

當然,最好的境界還是心理學家科胡特詩意的表達——“不含敵意的堅決”,即在與別人發生衝突時,自己不陷入到負性情緒中,同時又堅守自己的立場。

要很好地做到這種境界,在我看來,首先還是要很好地覺知到自己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