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說出“我接受”,讓心靈回歸自由(1)(1 / 3)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這一著名詩句,寫出了我們對自由的無比向往。一個40多歲的朋友說,他們高中同學聚會時,做了個小調查“什麼是最重要的”,結果一半以上的人給出了一個共同的答案:自由!

學會接受自己

自由分很多種,有權利上的自由,有行動上的自由,也有人格的自由。權利和行動的自由很容易被限製,但人格的自由很難被禁錮。

人格的自由很重要,它是我們的獨立之本、健康之泉,也是我們創造力的基石。

不過,我們很容易自大地以為,人格的自由是很容易獲得的。譬如,我們以為可以隨意左右自己的心情,可以輕率地進行各種各樣的選擇,可以輕易地建立一個親密關係,也可以輕易地切斷一個親密關係……總之,我們把隨心所欲理解為了自由。

實際上,這種自由是假自由,甚至是對心靈的禁錮。

譬如,遇到了重大的問題,你不麵對,卻認為不處理你也可以很快樂,那麼這快樂一定是表麵上的,那個問題隻是被你壓進了潛意識,繼續像毒瘤一樣破壞你的心靈。於是,你白天對著許多人微笑,到了夜晚,你隻好獨自嗚咽。

譬如,為了彰顯你的自由精神,你隨意地作選擇,又隨意地逃離,你以為你可以輕鬆地結束你的任何事情,可以忘記一切煩惱,隻留下快樂在記憶中。但實際上,任何事情一旦發生,都注定不可改變且不能被遺忘,它將永遠對你發揮影響。

再如,你輕易地建立一個關係,又輕易地切斷一個關係。你以為,這才叫自由。但實際上,任何關係都有生命,而且這生命起碼與你的生命一樣長,甚至還會在你的家族中遺傳。

實際上,追求人格的自由,結束已經發生的事實對我們心靈的羈絆隻有一條途徑: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承認它已不可改變。

假若你做到了這一點,那麼過去的事實仍然存在,它並未消失,也未被你遺忘,但你對它的糾結就結束了,而你也由此獲得了自由。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一個人的人格就是這個人過去所有人生體驗的總和。

從這一點上而言,任何過去發生的事情都不容否認,因為否認自己經曆的任何事情,就是在否認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否認自己的一部分,就會或輕或重地導致人格的分裂。

並且,被否認的那一部分,絕對不會因此而消失,它隻是被你壓抑進潛意識而已,仍然在對你發揮影響。更糟糕的是,當它們發揮作用時,因為是來自潛意識,你的意識對它們一無所知,於是你對它喪失了控製能力。

一個人假若常常失去控製,那麼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把自己太多的事情壓抑進了潛意識。

這是最簡單的否認,即我們對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實置之不理,認為自己那樣就可以擺脫它的控製了。

還有另一種否認。很多時候,我們會像小孩子一樣,認為過去一些不好的事情不應該發生,一些人不應該那樣對待自己。就好像過去那些事情還可以糾正過來似的。

這兩種否認,都會令我們在不好的事情中越陷越深。我們本來是想擺脫這些不好的事情對自己的消極影響的,但結果適得其反,它們對我們的影響反而越來越重。

想結束這些不幸的事情對我們的影響,從而令自己的心靈獲得自由,我們隻有一件事情可以做:接受!

所謂接受,即直麵我們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地懂得,任何事實一旦發生就無可更改,而且不管多麼親密的人,我們都不能指望他們為自己而改變。

沒有學會接受之前,我們都會把注意力放到別人身上,期望別人為自己改變一下,那麼自己就得救了。但任何一個獨立的人,都不會按照我們的要求去改變的。所以,這種期望注定會失敗。

學會接受之後,我們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深深地懂得,自己才是自己問題的答案。由此,我們開始努力改變自己,並最終獲得更大的自由。

┣ 接受過去

有一對什麼樣的父母,是我們最大的命運。父母,不僅是我們物質生命的給予者和保護者,也是我們心靈生命最重要的影響者之一。

好的父母,未必能很好地滿足我們的物質需要,但一定會給我們健康的心靈。糟糕的父母,可能會很好地滿足我們的物質需要,卻會給我們留下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不過,糟糕的父母之所以會讓我們形成心理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不願意接受一個事實——我們的父母不夠好,我們幻想自己應該有更好的父母,我們甚至會嚐試去改變自己的父母。

然而,這種改變的努力注定會失敗。因為,除非父母自己意識到,他們的教養方式有問題必須改變,那樣改變才有可能發生。極少有父母會因為孩子要求他們改變而改變。

在采訪幼兒教育專家孫瑞雪時,她給我講了一個小故事。在她的蒙特梭利幼兒園裏,幾個三四歲的孩子開會,最後,他們得出了幾個結論,其中兩個是:

父母是不可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