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結語 給自己一個儀式,開始一段征程(1 / 3)

我們想象著自己像建造中的摩天大廈直衝雲霄,而不是像毛毛蟲蛻變為蝴蝶。

——美國作家托馬斯·摩爾的《靈魂的黑夜》

一次生命,是心靈不斷成長的過程。隻是,對於心靈的轉變,我們常處於混沌狀態,不知自己已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這時,我們就需要一個儀式來提醒自己,甚至引導自己的轉變。

譬如,我一個朋友W,今年28歲,但他卻根本沒有感覺到,自己已變成一個男子漢了,他仍感覺自己還是一個沒有長大的男孩。那麼,他可以借助一個成年的儀式來告訴自己,你已經是一個堂堂的男子漢了。

這也是我自己的體驗,雖然已32歲,但卻沒有而立的感受。不過,借助一次心理治療,我徹底整理了一下自己過去12年的生活,才突然感覺到,人生苦短,自己一生中美好的時光已過去一半,不能再浪費時間,必須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這次心理治療,起到了儀式的效果,提醒我已進入新的人生階段。但假若在30歲那年,我有一個儀式,慶祝也提醒自己這一點,那麼想必不必拖到現在我才有這種危機感。

人生成長儀式的缺乏,乃至其他心靈蛻變儀式的缺乏,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通病,我們討厭煩瑣的禮儀和程序,但順帶著也把很多非常有必要的儀式一並給消滅了。

歸來吧,儀式。

心靈的成長並非是一個抽象的過程,我們需要一些具體的儀式來呼應心靈成長的節拍。

┣ 儀式幫你直麵人生

我另外一個三十來歲的女性朋友則切實感受到了被侵犯,她極力要求母親進她的房間前必須敲門,母親答應了,但仍然時常不打招呼就推開了她的房門。最後,她生氣了,給自己的房門加了一道鎖。

一開始,加了這道鎖後,她心中感到非常不安,也許是因為覺得這是對父母的冒犯。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發現,自己由衷地感激這道鎖,因為她感受到,即便是麵對父母,她也需要一個絕對隱私的空間。

一個絕對隱私的空間,對於任何人的心靈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不僅父母不能隨意侵入兒女的空間,兒女也不能隨意侵入父母的空間。西方人很在乎這一點,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了孩子一個單獨的房間或床了。

這個簡單的儀式,既是尊重孩子的獨立空間,也是尊重自己的獨立空間。

在生活中,我們的人生不斷地發生轉變,每一次轉變,我們都需要一些儀式來提醒自己。

譬如成長的儀式——離開家、成年、結婚、為人父母;

譬如團聚的儀式——春節、端午、中秋;

譬如告別的儀式——與戀人分手、葬禮;

譬如紀念的儀式——清明、周年祭奠;

…………

這些儀式,都在提醒我們,我們的人生的確有過一些轉變,我們必須直麵這些轉變。假若逃避這些轉變,我們的心靈就會生病。

┣ 儀式宛如一道門

儀式,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它保證我們在固定的時間和空間,按照固定的形式和規則,完成一些象征性的行為。

古代很重視成長的儀式,不同年齡段要舉行儀式,以提醒你已進入一個新的人生階段了,你未來需要承擔的權利和義務,已與過去大不相同,你需要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

儀式宛如一道門,舉行儀式的那一刻,你踏在那道門上,既未脫離過去,也未邁入未來。但同時,它也在告訴我們,你正脫離過去,你正邁入未來。

儀式並不一定是一個刻意的程序,其實,入學、畢業、工作、戀愛、結婚乃至為人父母等等,都是一個儀式。這些轉折性的時刻,你必然會做一些象征性的事情,以紀念這些時刻,也提示自己,你已進入新的人生階段。

譬如,美國一所學校,每年都會在固定時間舉行一個玫瑰典禮,已經畢業的初三學生,給剛入學的小學一年級新生送上玫瑰花,這個儀式簡單而鮮明,它會給許多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提示他們,你正在長大,你已進入了一個不同的人生階段,你即將成長為一個與以前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