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這小子倒是有點東西(2 / 2)

聞言,朱標露出思索的神色。

思索片刻,朱標有幾分不解道:

“這些藩地大都是邊防重地,莫不敷險隘,控要塞,這我剛剛不是說過了嗎?”

“說了,但是不全。”

楊炎道:“你注意看,四位藩王就藩的地點,兩點一線,晉王和燕王分布在長城防線上,而秦王和齊王分布在黃河防線上。”

朱標還是有幾分不解:“這說明什麼呢?”

楊炎也不著急,耐心道:“這說明,皇上已經在布局兩道防線,一道以長城為要塞的防線,另外一道是以黃河為天險的防線。”

“自秦漢以來,神州大地一共有三道天險,還有一道是什麼?”

朱標不假思索的回道:“長江天險!”

“不錯,長江天險!”

楊炎點頭道:“長城,黃河,長江,三道天險拱衛神州大地,易守難攻,而皇上的封王戍邊之策,也將圍繞著這三道天險展開。”

朱標開始露出恍然的表情。

楊炎繼續道:“東至遼海,西至酒泉,延袤萬裏。中間漁陽、上穀、雲中、朔、代,以至上郡、北地、靈武、皋蘭、河西,山川聯絡,數千裏間,各邊鎮衛所圍繞幾大塞王,駐軍隊,開屯田,聲勢相連,形成了三道牢固的防務線。”

“每一道防務線皆據大險以製諸夷!”

“不得不說,當今聖上的確是這個時代最頂級的戰略家,這三道防線,是對北方蠻夷的牢固防線,也是當今聖上為大明打造的三道救命線!他用他超前的戰略目光,想要保大明千秋萬代!”

“封王戍邊固然有他的隱患所在,但在布設這三道防線的時候,當今聖上其實已經考慮了這個問題,而且他已經想好解決之道!”

“想好了解決之道?”朱標目光陡然發亮,直接站起身來拱手鄭重道:“還請先生賜教!”

楊炎將麵前的酒菜推到一旁,空出一部分桌子來,然後用手沾酒在上麵畫出三條線。

“黃公子且看,大明定都金陵,而三道防線均在金陵以北, 三道防線看似合力向北以製諸夷,但實則互相牽製,向南亦可層層設防,解決內患。”

“北防線反,中路兩道防線可禦之,中二路防線反,北線配合朝廷可甕中捉鱉,除非是三線聯合造反,或者另外兩條防線被破壞,否則不可能成功。”

“而且當今聖上其實已經在防止三線聯合造反的情況出現,在分封的時候,明令凡受封諸王必須離開京師,到封地就藩,非召不可回京師,且不允許各親王之間相互往來,即使入朝,也不能同時前來,必須一王離京,另一王才可啟程,事實上,藩王就藩以後,對於當今聖上一個各位皇子而言,已經相當於生死離別了,但他就算拚著一輩子都不可能再和皇子們享受天倫之樂的痛苦,也要斷了各王互相串通的可能。”

“所以,隻要堅決執行當今聖上定下的製度,且不破壞三道防線的情況下,藩王造反成功的概率幾乎為零。”

“這,便是當今聖上應對藩王隱患的解決之道。”

轟!

楊炎的話音落地,頓時讓朱標兩眼光芒大盛,而牆那頭的朱元璋仿佛被施了定身術一般,定在了椅子上,心中則是驚濤駭浪。

楊炎說的就是他未來的謀劃布局。

這是他苦心鑽研史書,總結了無數先人的經驗,日夜思考,靈光乍現,終於得出的,自以為是曆來最完美的布局。

可他從未跟人提及,即使在今年初四子朱棣大婚之時分封諸王的時候,眾臣紛紛反對,他也未曾提及半分心中的謀劃。

因為這事關大明的千百年大計,容不得任何一點意外。

沒想到……

竟然讓一個在被困在天牢的死囚給看出來了!

難怪了!

難怪太子會結交此人,好酒好菜招待著,並且尊稱先生。

此人確有幾分學問。

他原本隻是想聽一聽,太子在獄中沒有好好反省,到底與何人廝混在一起,沒想到卻聽到了太子的精彩分析,現在更是聽到了楊炎全盤推出了他的謀劃布局。

現在的他更好奇了。

這個叫做楊炎的,究竟還會有什麼樣的驚人言論。

而一旁的劉基在偷偷看了一眼朱元璋之後,心中同樣是波濤洶湧,額頭都忍不住冒出了冷汗。

相比於楊炎讓人意想不到的才學和見解讓震驚,他更震驚於楊炎對聖意的揣摩。

此人揣摩聖意之精準,更在楊憲之上。

甚至更在他之上。

此人到底何方神聖?有如此才學和見解為何在楊憲的門下聲名不顯?

現在他似乎並不知道和他交談的人正是當朝太子,更不會知道當今的聖上就在一牆之隔聽著。

讓他這般說下去,恐怕要出大事!

劉基心中急忙盤算著該如何阻止事態繼續發展下去。

然而……

他還沒有想出應對之策,便已經聽到旁邊牢房裏的楊炎歎了一口氣,道:“隻可惜,智者千慮必有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