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此話一出,原本帶著幾分讚賞表情的朱元璋,臉色陡然的一沉。
什麼意思?
這是說咱的煞費苦心的布局有問題?
好好好!
咱倒要聽一聽,你能說出什麼來。
如果說不出個所以然,那就別怪咱不客氣了。
朱元璋的嘴角微微抽動了一下。
劉基見狀,心知情況不妙,連忙站出來道:
“皇上……”
“你別說話。”
朱元璋直接揮手打斷了劉基,讓後者已經到嘴邊的話隻好咽了回去。
空氣再度安靜下來。
此時,朱元璋心神都集中在了一牆之隔的牢房中。
牢房中。
太子朱標也是一臉疑惑和好奇,問道:“先生此話怎講?”
楊炎喝了一口酒,道:“我剛剛不是說了嗎,想要達到當今聖上用三道防線拱衛大明的同時,解決藩王作亂的理想,必須要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必須堅決貫徹當今聖上藩王就藩後不能隨意回京,也不能同時回京的政策,保證藩王之間不串通勾結,二是不能破壞三道防線中的任何一道。”
朱標點頭。
這話楊炎剛剛確實已經說過。
楊炎繼續道:“三道防線相互掣肘,一旦任意一道防線被破壞,相互掣肘的效果將大打折扣,藩王造反也有了可乘之機。”
“當今聖上在世,當然一切都不會有問題,但是,你能保證大明朝的每一代君主都能有當今聖上的戰略目光嗎?”
“也許一代之後,也許三五代之後,當今聖上的戰略部署就有可能被破壞,他們甚至有可能都不能理解當今聖上的戰略部署,一旦被破壞,那麼當今聖上理想中的戰略效果,你覺得還能實現嗎?”
聞言,朱標沉默了。
一牆之隔的朱元璋也沉默了。
楊炎的話,讓他無從反駁。
是啊!
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超前的戰略目光為大明後世部署一切,可是大明的每一代繼承者都能夠了解他的良苦用心嗎?
他考慮了一切,唯獨沒有考慮大明的繼承者的自身的品質如何。
不可能每一代繼承者都能像標兒這般優秀。
事實上也是如此。
不用到三五代,僅僅是下一代的繼承者朱允炆,便已經是仁柔少斷之君,聽從大臣們的建議進行削藩,先後廢除五位親王,周,齊,湘,代,岷五位親王先後被廢為庶人,黃河防線不攻自破,而長江防線又無法第一時間馳援金陵,一個昏招瞬間將朱元璋留下的三道防線破壞殆盡,給了就藩北平的燕王朱棣南下的可乘之機。
燕王朱棣抓住了這一絲絲機會,憑借過人的膽識與戰略,最終靖難成功,登上帝位。
朱元璋用心良苦為後人部下的三道防線,也僅僅堅持了他這一代,造反成功的朱棣本就是十三塞王之一,他深知塞王軍隊的強大,所以在上位後,便將塞王南遷,讓大明的整個北部邊境就出現了巨大的危機。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永樂一朝,朱棣用盡畢生的精力,五次禦駕親征北方,將北方的蠻夷打出去很遠很遠,打到了漠河以北,他自己甚至死在了第五次北伐的路上。
但是,仍然阻擋不了後世大明朝隕落在北方蠻夷的手上……
這都是後話了,說回當下。
楊炎的一番話,讓牆內外的當朝皇帝和太子都陷入了沉思。
好一會之後。
朱標突然問道:“那先生覺得……當今太子如何?你覺得他這一代能壓得住諸位藩王嗎?”
楊炎並沒有注意到朱標眼底一閃而過的緊張,道:“當今太子很好,他是一位非常合格的儲君,有他在,大明的國運至少能更上一截。”
聞言,朱標暗暗的出了一口氣。
他其實相當在意楊炎對自己的評價,因為他尊重楊炎,就像剛剛楊炎說的幾個問題,都讓他茅塞頓開,思想瞬間如醍醐灌頂一般通透順暢,所以愈是這樣,他就愈在乎楊炎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