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房中。
楊炎並不著急,而是從飯後點心裏拿起了一塊小餅,掰了一小半分給朱標,道:
“如果我們的午餐隻有這個餅,你覺得我們兩個能吃飽嗎?”
朱標搖了搖頭:“吃不飽。”
楊炎再問:“就算給你一個人吃,也吃不飽,是不是?”
朱標點了點頭。
楊炎再問:“那你覺得,怎麼樣才能確保你能吃飽,並且在你吃飽的情況下,我還能吃飽呢?”
朱標似乎明白了什麼,眼神逐漸亮了起來:“需要更大的餅!”
楊炎點頭道:
“不錯,前麵我們講的是如何分餅,但如果我們的餅小,那麼怎麼分大家都是少的,所以,我們的第二道策略便是,如何把這個餅做大,這樣大家才能分得更多的餅吃!”
朱標和一牆之隔的朱元璋,不約而同的點頭。
“可是,我們要如何把這個餅做大呢?”
楊炎的問題,讓朱標的眉頭一下子皺了起來。
思索片刻,朱標道:
“這個餅說白了,就是朝廷的財政收入,我這樣理解對嗎?”
楊炎點了點頭。
朱標繼續道:“朝廷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民間稅收,軍隊屯田,以及一些官營產業組成,所以想要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無非就是從朝廷和民間兩方麵入手,朝廷方麵開源節流,打擊貪汙腐敗,任用賢才,讓朝廷清朗;而民間方麵則休養生息,恢複民生,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如此方能將朝廷財政收入這個餅做大,大家能夠分得更多的餅吃。”
對於朱標的回答,楊炎還是比較滿意。
一牆之隔的朱元璋同樣很滿意。
當朝的皇帝朱元璋,毫無疑問是一位稱得上英明的君主。
而當朝太子朱標,在朱元璋的悉心培養下,同樣是一個優秀繼承者,而且相較於朱元璋的嚴苛,以猛治國,朱標更加的寬厚仁慈,勤政愛民,同時也不乏政治手腕。
朱標如果不英年早逝,大明應該能開啟一段空前的盛世。
當然朱棣也不錯。
隻不過他發起的靖難之役讓大明剛剛恢複的社會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盡壞朱元璋邊疆政策的成製,其實朱棣更像朱元璋,有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堪比漢唐,卻也好大喜功,消耗國力。
所以,對於已經穩定下來的大明,朱標這樣的守成之君或許更為合適。
隻可惜天意弄人,一切都存在於如果之中。
楊炎當然不知道,他眼前的這個黃子順便是他心中為之遺憾的朱標。
就算知道了,楊炎依舊是暢所欲言,因為他本就一心等死。
更何況現在不知道呢。
楊炎道:“不錯,朝廷的財政收入,這是一個大問題,在現有的社會體製下,能做到你說的那樣,的確可以創造一個盛世,但那也隻是堪比漢唐的盛世罷了,也就是說,我們再努力,也最多能將餅做成像漢唐盛世那般大,對嗎?”
朱標點頭。
漢唐盛世,可以說是華夏曆史上的巔峰盛世。
如果說一個君主對國家的治理堪比漢唐盛世,那將是對這個君主最大的褒獎。
這是朱元璋對大明的期待,也是朱標心中的目標。
然而……
楊炎卻是微微搖頭道:“但在我看來,那樣還不夠。”
“還不夠?”
朱標一怔。
堪比漢唐盛世還不夠?那當如何?
一牆之隔的朱元璋也漸漸適應了楊炎這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語,豎起耳朵傾聽。
隻聽楊炎道:“中國中國,華夏之地曆來自稱為中國,認為我們是世界的中心,但其實不然,在中國以外,還有著非常廣闊的天地。”
朱標,朱元璋,劉基三人對於這一點並沒有太意外。
因為現在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已經越來越開闊,隻不過在他們看來,中國以外,不過是蠻夷之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