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安德森指出了“創客運動”具有三個變革性的共同點:
1.人們使用數字桌麵工具設計新產品並製作出模型樣品(“數字DIY”);
2.在開源社區中分享設計成果、進行合作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規範;
3.如果願意,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通用設計文件標準將設計傳給商業製造服務商,以任何數量規模製造所設計的產品,也可以使用桌麵工具自行製造。
這不是回到工業化,而是完全進展到更高層次的新商業文明狀態。在曆史向前看、看前走中,解決向後看、向後退解決不了的矛盾。安德森說:新一波“創客運動”中的重大機遇就在於保持小型化與全球化並存的能力,既有手工匠人的原始又具創新性,實現低成本的高技術。小處開始,大處成長。最重要的是創造出世界需要但尚未了解的產品,雖然這樣的產品與舊模式的大眾經濟學可以說是格格不入。
一般勞動密集型產業都是低附加值、低創新性的,但創客形成的是高附加值、高創新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這才是所謂再工業化的正確方向。這條路是否可行呢?蘋果的成功說明創客模式具有現實合理性。蘋果不分享生產工具、依靠自動化時,不僅創造的就業少,自己也差點兒破產;分享了Store及其開發工具這些最重要的生產工具後,不僅創造了70萬創客就業,自己賺的錢也超過了美國政府現金總和,相當於幾十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之和。如果采用安德森提出的方法,至少政府因財政負債而破產這種急迫之事可以輕鬆化解。
最後談談怎樣理解《創客》一書中重點談論的創客製造。
不懂互聯網或粗通互聯網的人看到這本書,也許會覺得,搞互聯網的人怎麼不談互聯網,談起製造業來了。中國有句老話,叫大音希聲。意思是音樂到了最高境界,就跟聲音無關了。軍事家到了最高境界,可能根本不會打槍。談互聯網到最高境界,也可以根本不談互聯網。
安德森為什麼要談製造業呢?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他說的一句話:“雖然軟件和信息行業備受矚目,但畢竟隻能雇用少量人員。”他談創客的出發點是對所有人,而不僅是與互聯網技術行業有關的人。在這個境界中,各行各業都是互聯網行業,不存在跟互聯網無關的行業。因此互聯網也就自動“消失”了。相當於“大音”自動“希聲”了。
打個比方,什麼叫貨幣經濟?在工業資本主義早期,貨幣經濟是指銀行這個專門從事貨幣工作的地方創造的產值。銀行規模多大,貨幣經濟就多大。但到了深化階段,國民經濟所有部門、每筆交易都要通過市場交易,用貨幣結算,原來規模很大的物物交換所占比重越來越小,直至全部國內生產總值都用貨幣結算時,貨幣經濟就覆蓋了整個國民經濟,就不再隻是銀行創造的那點兒產值和就業了。
同樣,互聯網隻有像貨幣覆蓋經濟的各個部門一樣,滲透進互聯網技術產業以外的各行各業,特別是製造業時,互聯網經濟才真正得以實現。本書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講設計如何滲透製造,這令人聯想到當年貨幣是如何滲透自然經濟的過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安德森說:“數字革命已經進入了真實世界的核心部分,而且可能已經產生了最深遠的影響。”談實體世界不是倒退回工業化,而是更大的進步。因為虛擬經濟不僅把虛擬產業覆蓋了,而且把實體產業也滲透了。
曾幾何時,通過想法改變世界異常艱難。未來的十年,當人們通過互聯網把數據生產力用於創意時,信息將不僅用於認識世界,人們將用它改造現實世界。
就我個人的看法,在上述過程中真正改變人類的是意義。創意是對意義的表現,設計也是對意義的實現,創客本質上是進行意義創造的人。因此當創造意義的活動從實體經濟中獨立出來,又轉回頭賦予實體經濟價值時,人類的社會基因就變了,變成新人。這是互聯網帶來的最偉大的改變。
薑奇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
《互聯網周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