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3 / 3)

甘露洞。

甘露洞位於橋上村東山岡坡地石坎處,為一順層發育的溶洞。洞口實際為地下沉沒的天窗,局寬1多。洞口下為'大斜坡,長60餘米,斜坡下是1較為平緩的溶洞,局寬各1020,洞長約200,洞底為泥沙所填,常年有流水。洞頂有23長的鍾乳石,其他次生化學沉積不發育。

7落水洞。

豐盛槽穀中落水洞特別多,尤以東槽穀的岩溶窪地中落水洞最多。據調查,落水洞共有23個,其中東槽15個,中槽8個,多分布在岩溶窪地底部,由此向南呈串珠狀排列。落水洞是三潮水地下潮河和打鐵洞地下河的地表行蹤。一般洞口呈傾斜狀東槽和中槽的大氣降水、地表水均通過落水洞流入地下河中。

天窗。

天窗是地下河頂部塌陷形成的,據調查地下河天窗有5個,其中東槽三潮水地下潮河天窗3個,即湧潮洞、三潮水、幹洞衝槽打鐵洞地下河天窗2個,即打鐵洞、上龍洞。天窗底部均有地下河。

(六)地下潮河奇觀。

三潮水地下河全長6在其下遊1.5匕範圍內分布有5處潮水奇觀,其中湧潮洞1處,地下河天窗潮河2處、三潮水、幹洞八地下河出口潮河1處磨坊洞八潮泉1處龍潭X其中三潮水至磨坊洞地下河出口長500範圍內就分布有4處潮水奇觀,這在我國尚屬罕見。現分述女下:

湧潮洞。

湧潮洞位於豐盛場東1的後槽附近,洞口標高600。洞口高3,寬2,為一傾。

斜狀的地下河天窗,進口段坡度13。33。長58,地下河長208,水流方向為160。200。主洞長266,洞高進口斜段45,地下河段洞高2530。洞寬進口段23。

三潮水天坑位於豐盛鎮東南1匕是三潮水地下潮河的天窗之一,其成因是地下河發生岩溶塌陷。天坑形態為一橢圓形,坑口直徑長軸近南北向,長130,東西寬100110,坑底南北長54,東西寬50,坑口西側為陡崖絕壁,標高600,東側為一斜坡,坑頂標高568,坑底標高548,天坑深2052;坑底東側有一抽水房,北側有一觀音廟。地下河出口從坑底北端觀音廟附近流出,20多年前出口為一洞穴,漲潮時有隆隆聲,之後發生洞口垮塌,地下河水從垮塌堆積層中流出,漲潮隆隆聲消失。在三潮水天坑底部形成一長45的明流後,又於天坑南端伏流進口,三潮洞流入地下河,向南徑流。坑底三潮河長54,寬811,為抽水修建了兩級堤坎。三潮水洞退潮,據縣誌記載已有數百年曆史。有關工作人員對三潮水地下河水位的漲退潮時間、水位進行了為期近半年的觀測,基本上查明了其漲退潮的時間間隔規律。從2002年10月2日繪製的三潮水地下河漲退潮水位變化曲線圖可以看出,三潮水漲退潮的基本規律是每間隔2小時漲退潮一次,一天可達12次,每次有三潮,其中大潮河水位上升最大、高度為70。中潮河水位上升高度20。

三潮水潮洞具有以下特點:每次漲潮時間均在50左右且大潮中有小潮,目前其他。

地方尚未發現;退潮時間和漲潮時間僅間隔40爪左右,每天可來潮10餘次;在“三潮水”下遊的龍潭和附近的暗河也有潮泉,所以這裏是一個間歇泉群,這種情況在其他地方極少發現;湧水量大,每天大約50003;它是距離鬧市區最近、最壯觀、持續時間最長、間歇時間最的潮泉。

三潮水的水質為重碳酸鈣型。

幹洞位於三潮水西南300,也是三潮水地下潮河的天窗之一。幹洞天坑形態為圓形,直徑6570,坑口標高西側600,東側570,北側580,南端570,西、北、南為陡壁,三疊係嘉陵江組石灰岩裸露,東側為一斜坡,坡度40。坑底平坦,近橢圓形,坑底標高540,坑底及東側山堆積第四係崩坡積層。坑底南北長30,東西寬1720。三潮水地下潮河從坑底北端流入坑內,沿坑底東側向西南方向溶洞流入地下形成伏流,從南西盤洞排出地表,坑底中部東側人工隧洞引水至龍潭。幹洞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潮水規律同三潮水平水期,每間隔2小時退潮一次,其漲潮時間比三潮水漲潮時間晚1012XI。

磨坊洞潮洞。

龍潭位於三潮水東約150,原為一上升泉,數10年前為引三潮水地下河水灌溉龍潭一帶農田,故在幹洞東壁施工一人工引水隧洞,將幹洞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引至龍潭。龍潭長軸方向20。長26,寬914,水深58。其漲潮規律與三潮水相同,每2小時漲潮1次,其時間比三潮水晚15而1,水溫171。

出魚洞。

出魚洞位於街村槽穀中,海拔高542,為一上升泉,泉口順稻田與山坡交界處,豐水期漲水後以泉為源形成一溪流。據《巴縣誌選注》載:“其東南曰出魚洞,山勢玲瓏,中有窪地,春水生時,遊魚澈澈,長可二尺許而不知其所自來塗秋水落,則一無有焉。”據一鄉民介紹,他曾在洞中抓到過11.519重的魚,但因洞小,手可伸入洞內,魚取不出來。並稱此洞泉水四季不幹,大雨後水漲魚遊出洞外主要是鯉魚、鰱魚、鯽魚等。調查時值平水期泉外有一0X102水池,清澈可見蟹、蝦及小魚活動。夏日鄉民多在此洗澡。2002年10月2日調查時,氣溫271,泉水溫度為201。現泉口附近被一些塊石皇砌,形成許多較4、的不規則的孔洞。

(七)奇石珍寶一一紫雲響石。

響石是由黃壤中褐紅色鐵和鈣質組成的內空的結核體,手搖之,石頭有響聲。大者可達10匕左右,小的如核杉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