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紫雲響石至少有200年的曆史了,相傳是紫雲寺的和尚最先發現並收集的。據清乾隆《巴縣誌選注》載,紫雲寺“產響石,中含紅子,搖之,聲響玉沙,可治目疾”。趙侍禦熙譽陶瓤贈響石詩曰:“陶子深山去,天容押笠青。言窮巴子國,勝讀道元經。風水將人導,仙凡判物靈。石中紅豆子,金策響鈴鈴。”可見古人就將響石當做珍奇之物和貴重禮品贈予貴人。近幾年來,到此尋響石者絡繹不絕。
(八)石林。
豐盛槽穀內多為碳酸鹽岩地層屬喀斯特地貌區地麵發育了大麵積的溶溝與石芽而一些較大的石芽可稱為石林。豐盛背斜槽穀中東西兩坡石灰岩地層也發育有石芽,但石灰岩層傾角較陡,作為旅遊開發較困難。在槽穀的中部,街村東側、橋上村的北端,正處於飛仙關灰岩的背斜轉折端,地層傾角/]。有較大麵積石林發育。該地區全裸石芽較少,半裸者多,還有一部分屬於埋藏在黃壤中的石芽。裸露和半裸露的石芽有的高達34,而埋藏的石芽高度、規模尚不清楚。可選擇條件好的地段開發石林旅遊景觀。
(九)楓葉林。
據《巴縣誌選注》載:“入豐盛境……楓香泗,楓樹皆大可二圍,秋深葉紅好於花也。”由此可知,豐盛的楓樹已有數百年曆史了。
楓樹林核心區域在豐盛鎮南41左右的均田村楓樹灣西側坡穀上,呈南北向帶狀分布。麵積約90畝,在其北麵油房村亦有分布。
楓樹又叫三角楓或楓香,屬金縷梅科楓香屬的楓香種為典型的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混交林。楓樹是落葉喬木,秋葉淺紅,常生長在平均溫度15181的氣候條件下,喜光、速生、深根性、抗風抗寒,垂直分布於海拔1000以下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區,喜生於肥沃、濕潤的中性及酸性土壤中天然更新能力強常為次生林的優勢樹種,適合於豐盛的自然地理、土壤氣候環境。
豐盛的楓香與其他闊葉樹及部分針葉樹(馬尾鬆)混交散布於林區內。其他幾種闊葉樹主要為殼鬥科、槭樹科及少量漆樹科植物,與楓樹季變化一致,進入秋冬季,這幾類樹種葉色變橙,遍山皆紅渾然一體。已發現的楓葉林實為闊葉混交林相,季相豐富,林層錯落有致,四季色彩變幻,是巴南區和重慶市麵積最大的天然季相變化闊葉林,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特別是進入旅遊淡季一一冬季,在重慶城郊旅遊帶上觀賞紅楓葉是目前尚未開發的新旅遊。
(十)古樹名木。
豐盛鎮有兩株古銀杏樹位於豐盛中學校園內,樹高近30,樹圍需要兩人合抱,樹齡在百年以上,樹冠麵積均在百平方米以上。
金錢樹。
豐盛最大的一株金錢樹也在豐盛中學校園內,為闊葉樹。樹徑約1,高20多,樹冠直徑近30,枝葉茂盛,樹齡在百年以上。每到秋天,粉紅色的金錢花在樹梢盛開,十分引人注目。
鴛鴦樹。
鴛鴦樹位於梨坪村淺丘上,附近為水田、農舍。一棵百年以上的老皂角樹,其外三麵被新生的黃桷樹所包圍。皂角樹直徑約1,顯得滄桑,而黃桷樹則枝繁葉茂,正處於精力旺盛期,將皂角樹三麵包圍。在約4高的樹岔分支處,又長出落葉闊葉樹洋柿子及另一種樹,同一樹幹上4種樹共生一起,實為罕見。
古梅樹。
古梅樹現在移植到了鎮政府內,造型十分奇特,似龍非龍,呈蛇曲狀,樹直徑約300,高5左右。樹枝形態婀娜多姿,屬於罕見的朱砂紅梅,樹齡達300年左右。每年二月中旬,紅梅盛開,嬌豔迷人;三月初花謝後開始長出新芽。
(十一)白鷺棲息地。
白鷺棲息地位於梨坪村朱應成宅後山坡樹林中。春暖花開,白鷺需下蛋孵化繁育後代時,遷移至2處的李家嘴。據2003年冬天調查,約有500隻左右白鷺,在此已經棲息多年,有早出晚歸之規律。出巢和歸巢時間因季節而不同。一般是天剛亮時,第一批即飛出去覓食,約半小時後基本上全部飛出。村民常看見一塊大田內集中了幾百隻白鷺在一起“集會”。在犁田時常有白鷺尾隨人後。當放牛時,牛的周圍或牛背上站有白鷺,其情其景十分動人。此處為數百平方千米內數量最多的白鷺棲息地。
(十二)地熱資源。
專家認為重慶是全國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大城市,其地熱分布的麵積遠遠超過了北京、天津地熱分布的總麵積。目前有20餘處自溢溫泉,均由1萬1萬年前地表水滲入地下經地熱加溫後再通過斷層、裂隙甬道上升地麵而形成天然溫泉露頭點,還有20多個地熱鑽井。不僅在自溢溫泉出露的統景、南泉鑽出了溫泉,在非溫泉露頭區的主城區也鑽出了江北銅鑼峽溫泉及南岸慈母山、海棠曉月和融僑溫泉。
根據重慶市地熱資源分布規律,在豐盛東溫泉山背斜兩翼,即東山和西山東西兩偵,都有地熱資源存在的可能。埋藏深度15003000,可鑽探出30601、日湧出量10003以上的優質醫療熱礦泉水。溫泉的療疾、健身功能使溫泉旅遊風靡日本等國家幾百年長盛不衰,特別是旅遊淡季的冬天,最受人們青睞。
二、人文旅遊資源。
(一)傳統民居。
豐盛古建築甚豐,至今保留較好的主要集中在古鎮內及其附近。
李武舉宅。
李武舉宅位於梨坪村李家嘴。宅第依假西山宅前是一片開闊的天地,左右均為4、溪,一年四季流水潺潺,兩岸竹林,樹木茂密,風景秀美。宅邸原有兩重院落、4個天井,現在仍保存有上院,穿鬥式木結構,23層為主,也有平房。建築形式古色古香,高低錯落有致。最引人注目的有三:其一是仍存有雕刻精美的雕花大門、窗、護欄等,門上雕有鼎、香爐、如意、花草等圖案;其二是房柱下有石柱礎,為六棱柱礎,每麵都有栩栩如生的猴、兔、麒麟、樹木、花草、魚、鳥等浮雕,還有鏤空雕刻,工藝精湛,形象生動;其三是宅邸內外的石缸、石盆、石槽等數十件生活器具,真可謂是“石器博物館”。在宅後山林中棲息有數百隻白鷺,朝出晚歸,與山民友善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