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忙中善思考——避免陷入愛的誤區(2)(3 / 3)

高飛是個非常優秀的孩子,從上小學起,每次開家長會時,他都是班主任表揚的對象。進了初中,連著三年,他都被評為三好學生,而且每次考試成績不光在班裏排名靠前,在年級裏也是數一數二,次次都能名列前茅。

在別的家長看來,有這麼一個好兒子,高飛父母一定是幸福與省心的,但是高飛父母卻不這麼想。事實上,在高飛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父母總會拿他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高飛沒有考滿分,父母就拿他和考一百分的同學比;高飛名列班級第二,父母就拿他和班級的第一名比;高飛名列班級第一,父母就拿他和年級的第一名比。

總之,用高飛的話說就是,他的表現很少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因為父母始終會拿他和那些比自己更優秀的孩子相比較。

可是,就在父母給高飛身上所加的“砝碼”越來越重的時候,非但沒有使高飛越來越趕超別人,反而使這個昔日的學習佼佼者越來越自卑。進入高中後,高飛產生了嚴重的厭學心理,經常會脾氣暴躁地說:“我不想念書,我不想念書。”

盡管這個時候,高飛的父母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高飛本人始終走不出這樣一個誤區:在爸爸媽媽眼裏,我總是不如別人。最終,高飛選擇了輟學這條道路。

當父母親開始在意“誰贏了或者誰輸了”的時候,教育孩子就會變成一種不愉快的經曆。這樣,不僅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感到自己是沒有用的人,而且也會讓父母對孩子產生恨鐵不成鋼的埋怨。

要知道,孩子不是拿來炫耀的,也不一定非要做出一番什麼事業來。在這個問題上,如果家長始終沒有擺正自己的態度,孩子可能就要跟著遭殃。正如印度思想大師奧修所說:“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隻要去看,不要比較。”事實上,由於先天條件及後天環境的不同,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和發展潛質,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從他自己實際的基礎上去發展,而不是成為其他孩子的“複製品”。

所以,作為家長都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我們可以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拿孩子的成功和失敗比,但是萬萬不能拿孩子的短處和別家孩子的長處比。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一顆細心觀察的心,幫助孩子找到發展的方向;一定要尊重規律和科學,以積極的態度看待孩子;同時,還要有一顆平常心,讓孩子帶著自信成長,讓他始終覺得“爸爸媽媽很相信我,我能行”。相信做到這些,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孩子自然也能發揮出最好水平。

為“忙爸忙媽”支招

如果父母明白了孩子不是拿來跟人比較的,你就會想著如何完善孩子的能力,讓他有快樂的人生,你也就不再瞎著急了。

差等生沒有什麼大不了,他肯定有考試之外的其他特長沒有被發現,作為家長,要做的就是去發現他的特長所在。

孩子是個小宇宙,自我完善最重要,別跟著社會潮流湊熱鬧。

沒有差勁兒的孩子,隻有快樂與痛苦的孩子。

麵對孩子,教育者切忌思想不統一

很多孩子一出生,因為爸爸媽媽忙於工作,往往由奶奶或是姥姥帶,條件特殊的,還會由保姆帶。這麼一來,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爸爸媽媽,甚至是保姆,就都成了孩子的家庭教育者。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個頗為常見的現象——教育者的觀念不統一。

有的孩子,一段時期由奶奶帶,一段時期又由姥姥帶,到了周末,竟然不願意和爸爸媽媽相處了;有的孩子,白天由奶奶帶,晚上由媽媽帶,爸爸媽媽好不容易下班了,打算好好陪陪孩子吧,孩子卻跟奶奶親,不愛跟爸爸媽媽玩。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確實是在爸爸媽媽身邊長大的,但是即便如此,爸媽的教育觀念也會不統一。

一天晚上,眼看飯菜都擺好了,伊伊偏嚷嚷著要出去玩兒。

張羅了半天飯菜的伊伊爸沒好氣地說:“沒吃晚飯,不許下樓。”

伊伊哪肯聽,繼續發他的小脾氣。伊伊爸沒理他,自己吃完飯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這時,加班的伊伊媽回來了,而伊伊還在發脾氣。從吃飯點到現在將近兩個鍾頭了。媽媽哄了一陣,也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