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這位媽媽氣憤地對孩子的爸爸說,她能原諒女兒丟東西,但是不能原諒她說謊騙人。
這位媽媽的氣憤相信很多家長都能理解,但是這件事還有一些蹊蹺之處。
正常情況下,如果孩子丟了東西,勢必會先告訴父母,尋找父母的幫助,可是為何這個孩子沒有這麼做,而是寧願選擇拖延,用撒謊來應付呢?這是因為這個孩子沒有把父母當作不幸的分擔者。
生活中常有不少小孩出現類似情況,他們一旦做錯了事,總會遭到父母的批評,而孩子心裏自然很清楚,這樣的事如果告訴了父母,不但彌補不了錯事,還會挨一頓批評。想想看,孩子幹嗎要把一件壞事變成兩件呢?所以,這種時候,他們寧可選擇隱瞞。這麼來看,這反而成了一件讓人內心隱隱作痛的事,媽媽隻看到了孩子丟東西的過失和撒謊的過錯,卻沒有用心體會在那些日子裏,孩子內心所受的煎熬。
這是一位隻要孩子做了錯事,就會嚴格批評的媽媽。但是,對此教育方法,她非但沒有覺得有何不好,反而總認為:“這有什麼呀,哪個孩子不挨父母批評呢?再說,紙包不住火,靠說假話拖延有必要嗎?”殊不知,大人以為無所謂的事,孩子往往會看得很嚴重;大人隨口的幾句批評,卻會給孩子留下非常消極的情緒體驗。所以,家長絕不能以我們的感覺來衡量孩子的壓力,這樣隻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中不信任家長,養成愛撒謊、不誠實的不良習慣。
當然,日常生活中,孩子說謊話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父母應了解清楚再對症下藥,這樣進行的誠實教育才會有的放矢。
為“忙爸忙媽”支招
哲學家老子說過:“輕諾必寡信。”所以,家長應該告誡孩子,在承諾別人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要隨便許諾又隨便失信。
孩子犯了錯,家長要引導孩子勇敢承認錯誤,冷靜分析錯誤,而不是幫著孩子掩飾錯誤,推脫責任。
小鬼早當家,理財從孩子抓起
當今這個時代的孩子是先學會花錢後學會掙錢,於是,在花錢和掙錢之間就出現了一個真空:理財。一個沒有經過理財教育的孩子,很多時候隻知道花錢,而缺乏正確的消費觀念和創造財富的能力。
趙旭是一位中學生,他的爸爸媽媽和幾個朋友合夥開了家飯店,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家境良好。為了把生意做得更好,趙旭父母經常是早出晚歸,自然陪伴孩子的時間和精力就非常有限。漸漸地,他們對孩子有了一種愧疚感,為了彌補這種缺失的愛,趙旭父母對他甚是疼愛,除了隔三岔五為他買名牌衣服外,每個月至少還要給他五六百元的零花錢。
那麼,一個還在念中學的孩子,又是如何支配這些零花錢的呢?讓我們一起看看趙旭的賬目開銷吧。
發短信聊天、打電話,參加電台短信互動節目,月支出近兩百元;買書、買唱片、買碟片,月支出兩百多元;周末和同學打遊戲,至少花費100元;偶爾請同學“搓一頓”,近百元……
不僅如此,手頭拮據的時候,趙旭還會時不時地從身邊的“後援團”那兒“透支”點兒。
有一次,趙旭又打電話向遠在外地出差的父母要錢,剛好那段時間趙旭父母的生意不好做,就沒好氣地告訴他:“沒有錢了,剛給你的錢都花哪兒去了?”說完就把電話掛了。
後來,沒過幾天,學校老師聯係到趙旭父母,告訴他們趙旭在學校宿舍偷了同學的錢。聽到這一消息,趙旭父母當即驚呆了,這時他們才意識到應該對趙旭花錢早作控製才是。
時下,高消費又不善理財的孩子又何止趙旭一人。看看不少中小學的學生吧,他們個個身著名牌,玩著時尚高端的數碼產品,閑時還會紛紛邀約同學大吃大喝。可是,一旦他們手頭的零花錢用光了,就會到家長那裏軟磨硬纏,從不考慮父母的艱難和賺錢的不易,而父母往往是抱著對兒女們“成龍”,“成鳳”的美好心願,隻好勒緊褲帶不得已而為之。
誠然,在最初的時候,孩子對金錢的意識是很模糊的,不知道如何去花錢,也不會想到存錢,當然也不會思考社會中各種各樣的理財方式。但是,眾多父母缺乏培養孩子理財能力的意識及切實有效的方法,也著實是件令人慨歎和心痛的事。
事實上,理財能力是當今社會每個人必需的基本能力之一,一個人是否會理財不僅關係著他的家庭生活質量,也關係著他的事業成敗。具體到孩子而言,理財教育不僅是一種生存教育,更是一種素質教育。在孩子小的時候告訴他們一些理財方麵的知識與方法,不僅能教會孩子正確對待金錢、合理運用金錢,而且孩子的理財能力也會在無形之中得到培養。很顯然,這會為其以後的幸福生活打下一個好基礎,而且還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抗拒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誘惑,毫無疑問,這些對孩子健康人格和良好素質的形成都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在當今這個越來越提倡致力於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複合型人才的時代下,孩子的理財教育就更不能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