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完全獨立不如給他適當的幫助
在時間緊迫的早晨,爸媽總會有很多事情要做,也希望孩子能變得獨立一些,比如說,穿戴好、洗漱好、收拾一下被褥,少給自己添麻煩。可是,孩子畢竟還小,很多時候還是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這種時候,原本忙碌的爸媽從心裏就會覺得麻煩,控製不住情緒,就會嘮叨孩子,甚至大發脾氣,而孩子當然不會心情舒暢,行動也就變磨蹭了。其實,家庭生活是需要相互依靠的,爸爸把衣服從晾衣架取下來,媽媽將其疊好並收入衣櫃,而孩子也跟在後麵幫忙,一家人其樂融融了,孩子的獨立性也會逐漸培養起來。
也許,看到這裏聰明的父母早已明白:當我們盡心盡力、無怨無悔地撫養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意識到,有時候孩子不見得能體會到爸媽的一片苦心,而適時地與孩子溝通,用他願意接受的方式處理問題,或許比劍拔弩張來得好。以下是諸多忙爸忙媽的寶貴經驗,如果你還在為孩子起床而發愁,不妨快來看看吧!
(1)讓孩子決定作息。讓孩子自己決定作息時間,可以讓他知道對自己的承諾是要負責的。同時,家長還要問問孩子喜歡父母用什麼方式叫他起床,選擇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可以減少他起床時產生的不愉快情緒。
(2)準備一個可愛的鬧鍾。相比父母叫喊聲喚醒的不悅感,不妨給孩子買個可愛的鬧鍾,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鈴聲。當孩子聽到心愛之物發出的聲音,相信自然會有起床的意願。
(3)營造起床的氣氛。叫孩子起床時,可以隨手播些輕鬆的音樂,或是放些孩子喜歡聽的故事CD,氛圍輕鬆愉悅了,自然會緩解被吵醒的不快。
(4)睡前準備就緒。在孩子睡覺前,父母要讓他先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東西,這樣起床後就不會慌張。
(5)理清先後順序。父母起床後先把自己的問題處理好,然後再叫孩子起床,這樣家長就不用一邊急著處理孩子出門前的準備工作,一邊還要忙著整理自己上班前的瑣事了。事實上,這樣做不僅節省了時間,而且親子關係也不容易產生摩擦。
其實,改善孩子賴床習慣的方法遠不止這些,隻要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地去對待,認真地去思考,總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理想方法。
為“忙爸忙媽”支招
剛醒來的孩子思維一般都不是很活躍,父母的態度不可操之過急,最好給孩子一小段緩和的時間,讓他先清醒一下。
如果孩子一被吵醒就大哭大鬧,家長可以先讓他發泄一頓再說,等孩子鬧夠了,再來安撫他。
讓孩子知道堅持
常聽一些家長這樣抱怨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不比別的孩子笨,就是沒耐性,做事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我的孩子玩具玩兒不明白就會大鬧脾氣,沒有耐心去研究。”……其實,現在的小孩多數是獨生子女,身後常常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個人的加倍寵愛,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脾氣也不怎麼好,遇到困難時,也往往不願意自我鑽研,時間久了,就有了做事毛躁、缺乏耐心的毛病。
濤濤是一個聰明、活潑又懂事的孩子,可是,這麼一個招人喜歡的孩子,也有讓父母煩惱的地方,那就是濤濤做什麼事情都沒有耐心。你瞧,剛把積木擺了一地,還沒過幾分鍾,他就嚷嚷著要去玩遊戲;剛捧出一大把五顏六色的蠟筆準備作畫,可是連座小房子都還沒有畫好,就急匆匆地扔下蠟筆纏著媽媽給他講故事。
每每看到孩子,爸爸媽媽也是發愁有餘而方法不足。可是,濤濤總這樣做事沒耐心,將來怎麼能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呢?
其實,像濤濤這樣的低齡兒童還不在少數。一是因為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往往很短,做事很容易毛躁、缺乏耐心;二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孩子,自理能力一般都很差,很多本應他們自己做的事情全被大人大包大攬了,這樣孩子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性,一旦遇到困難也沒有耐心去麵對,甚至還會大發脾氣;三是因為家長平時過度滿足孩子的欲望,簡直就是要什麼給什麼,而且永遠給的是最好的,這樣就很難教養出一個懂得盼望、等待、珍惜、權衡等性情和能力的孩子。所以,針對這一現象,家長千萬不可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