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怎麼辦?無奈之下,父母隻好端著盤碗跟在孩子屁股後麵追,一瞅準機會就把滿滿一勺子的飯往孩子嘴裏塞。可是結果呢?玩具上灑了菜湯,飯桌上也到處是黏糊糊的米粒,而孩子不哭不鬧就吃下這頓飯那才怪呢。不過,下麵這個故事就不一樣了,不僅孩子吃得開心,爸媽也喂得舒心。
浩浩四歲多的時候,對吃飯總是沒有太高的興致。為此,就連焦急不安的爸爸媽媽和兒科醫生都找不出是什麼原因。
一天晚餐時,耐心十足的媽媽跟往常一樣又乞求浩浩吃飯了,可是,浩浩竟然大發脾氣,一把將媽媽端著的小碗掀翻在地上,大聲叫道:“不吃,我就不吃!”
爸爸覺得媽媽太拖拉了,為了堅定地讓浩浩知道他的態度,索性直接威脅道:“浩浩,如果你不吃一口飯,你就馬上給我從飯桌上下來。”沒想到的是,浩浩居然真的直接從椅子上跳了下來。
“李浩,你必須在這裏吃完飯,否則一個晚上都不能離開餐桌!”看到兒子竟然違抗自己,爸爸忍不住大叫起來。不過,話剛落地,爸爸就控製住了自己的情緒,輕輕地將浩浩抱回椅子上,試圖讓他吃飯。但是此時的浩浩哪裏聽得進去?當天晚上,爸爸媽媽依然親吻、擁抱了兒子,並哄他上床睡覺。
回到自己的臥室後,浩浩爸媽商量了一下,一致認為應該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問題,不能因為兒子不好好吃飯就對他大吼大叫。
第二天晚餐時,浩浩爸媽一改往日的做法,沒有將注意力放到吃飯上,對浩浩不想吃東西、獨自拿起玩具玩也裝作沒有看到一樣。
這時,媽媽反而不動聲色地問他:“告訴我們,今天白天你在幼兒園玩得好嗎?”一邊說一邊把蔬菜夾到他的碗裏。
聽了媽媽的問話,浩浩一下子興奮起來,很耐心地講述起了他是如何被選中升旗手,又是如何幫助班主任老師準備午餐的事。浩浩一邊講,一邊放下手裏的玩具,竟然不知不覺中吞了好幾勺土豆泥。
“我們的兒子今天真是了不起啊!”爸爸真心地表揚了兒子,並接著說:“我很高興你也喜歡今天晚上我做的土豆泥。”之後,爸爸媽媽繼續吃自己的飯,自始至終也沒有強求兒子再多吃些。
當天晚上,浩浩父母討論了一下晚餐的成功經曆,決定繼續這樣做。而且從這以後,媽媽還時不時地為浩浩精心準備一些別有趣味的食物,浩浩見了不僅越來越有胃口了,還會主動要求參與完成這些“作品”。另外,無論哪一次浩浩好好吃東西了,爸爸媽媽都會及時表揚他。
漸漸地,浩浩的吃飯問題已不再是讓爸爸媽媽頭疼的事情了。
很顯然,並不是孩子不想好好吃飯,隻是他們顧不上吃飯,因為對於六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注意力早已集中在探索周圍的世界了。所以,此時父母除了給孩子提供健康、豐富的食物之外,還要盡可能地為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積極的進餐環境,而不是一到吃飯時間,就覺得是如臨大敵,這樣隻會在無形之中把這種情緒傳遞給孩子,孩子也會漸漸地把吃飯當成要完成的任務和負擔。另外,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都會難免弄出點“不願吃飯”的事情,父母親千萬不可小題大做,一廂情願地就判定孩子患了厭食症。
另外,對於稍大一點的孩子,如果平時鍾情於“洋快餐”,或是不宜於孩子健康的膨化食品,父母一定要意識到營養是孩子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一定要把最好的食物提供給孩子,同時還要適當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量。
為“忙爸忙媽”支招
準備吃飯前,收起孩子所有的玩具,並關掉電視。
可以的話,讓孩子參與烹飪的全過程,最好還能給孩子講解食物的營養和功能,讓孩子對食物和吃飯產生興趣。
如果父母自己挑剔食物,或在孩子麵前說這種食物不好吃,孩子也會受此影響,間接養成偏食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