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忙中不鬆懈——培養愛學習的習慣(1)(3 / 3)

反之,如果孩子喜歡畫畫,家長卻認為學電腦有前途;如果孩子的興趣在音樂上,家長卻強迫孩子學書法……這些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不善待孩子興趣的做法隻會讓孩子對那些不感興趣的東西變得更沒有興趣,而孩子自身的潛力也會被埋沒了。

最後,請每一位爸媽都記住小卡爾威特所著的《後天神童》中的這樣一段話吧:“人都喜歡做自己願意做的事,隻要有興趣,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如果不喜歡,不論怎樣強迫都產生不了作用。”對於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是如此,學習不是負擔,更不是煩惱,讓學習成為孩子的興趣愛好,才是最好的驅動力。

為“忙爸忙媽”支招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家長如果引導得當,任何一個方麵的興趣和愛好,都可以帶來良好的效果。

孩子對事物有其獨特的視角和解讀方式,將成人的想法和感情強加於孩子,無疑是件愚蠢的事情。

嚐試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維方式去理解他們,這對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分數隻是一個參考值

現實生活中,分數成了孩子身上的沉重枷鎖,而學習更成了孩子逃避的重任。誠然,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分數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並非每一位家長都能讓自己的這份關心變為孩子學習的動力。下麵幾位家長對孩子分數的認識就存在不少誤區。

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孫芮的考試分數比上次的高了一些,爸媽看到他的試卷後,立馬喜上眉梢,先是誇孩子學習下功夫了,成績進步了,然後又說孩子真是越大越懂事了。於是乎,各種各樣的獎勵接踵而來,盡管孫芮爸媽也知道,孩子自身還是有很多缺點,比方說,不按時完成作業、學習上耐性不足、上課還容易搗亂,對此,他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是,在孫芮考試成績很差的時候,孫芮爸媽對他的態度卻完全不是這樣。隻要分數下降了,他們就認為孩子“不爭氣”、“沒出息”,枉費了家長、老師的一片苦心,甚至還直接說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真是沒有一點希望了”。

很顯然,這是一對片麵誇大分數功能的家長,在他們看來,分數高低就是判斷孩子學習優劣的唯一標準。如果孩子得了高分,他們就會感到很光彩,很有麵子,很自豪,對孩子的要求也會盡量滿足。而且很多時候,他們還會將孩子的考試分數作為在親戚朋友、單位同事麵前“露臉”、“爭麵子”的重要內容。可是,如果孩子的分數沒有讓家長滿意,他們就會覺得臉上無光,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教育好,出門矮人半截,對孩子進行批評幫助時也會缺少耐心,甚至惡語相譏、拳腳相加。其實,這樣做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事實上,這種家長隻會迫使孩子把獲取高分看做學習的唯一目的,在另一方麵,也忽視了孩子在思想品質、性格修養以及身體素質等諸方麵的全麵發展。可以想象,一個長期生活在負麵壓力中的孩子,一旦在獲取高分無望的情況下,就很可能采取作弊塗改分數等不正當行為來欺騙家長。久而久之,不但不能促進學習,反而影響孩子思想品質的健康發展。

除了上麵這類習慣片麵誇大分數功能的家長外,還有一類家長習慣機械、片麵地分析分數,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這對孩子的教養也無疑是一種誤區。

郭佳妮是個正在念三年級的小學生,她的爸爸媽媽是一對辛苦工作的上班族。為了讓佳妮的學習成績能夠更上一層樓,將來憑自己的實力考上一個重點初中,她的爸爸媽媽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每當佳妮從學校拿回試卷的時候,都是家裏氣氛最嚴肅的時候,而佳妮的爸爸媽媽采取的教養策略就是分析她的試卷,還美其名曰地說:“我們是在幫助女兒找不足、查原因,這樣她的成績才會節節攀升。”比如說,佳妮爸媽會機械地比較佳妮在同一門學科中,前後幾次考試的得分情況,以此來判斷孩子此門學科的學習好壞;再比如,佳妮爸媽會機械地比較在同一次考試中,佳妮幾門學科裏分數的高低,以此發現孩子在學習上的弱點。

除此之外,佳妮爸媽在每個學期初,還會製定一個規定,以此作為本學期學習的“硬指標”,那就是規訂孩子必須在期中或是期末考試中,達到怎樣一個分數,一旦孩子無法完成,他們就會實施一些懲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