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家長在對孩子學習上的教育誤區在於他們不完全了解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分數的高低,不能正確分析分數,隻是被表麵現象所迷惑,這種做法隻會使家長和孩子都被誤導而進入學習的誤區。
事實上,僅因某次分數的下降就否認孩子學習的進步,隻會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僅因某次分數的表麵分析來指導孩子如何分配學習時間與精力,隻會使孩子忽視真正的困難,讓問題得不到實質性的幫助與解決。久而久之,等到問題暴露時,很可能早已錯過良機,到那時,真是悔之晚矣。
那麼,作為家長又該如何對待分數,更好地發揮分數的功能,讓分數成為促進孩子學習的“催化劑”呢?下麵幾點建議不妨作為參考。
(1)家長應該清楚考試的目的。弄清這一點才能看出考試反映的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在偏重知識識記的考試中分數較高,而在知識運用的考試中則不高。這種情況下,家長就不能簡單地以兩次分數的高低來判斷孩子學習上的表現,忽略孩子能力發展方麵的問題。
(2)家長要善於從分數的分析中發現孩子的進步,並及時給予恰當的表揚,這樣才有助於充分發揮分數的激勵作用。不僅如此,在孩子學習成績退步時,更需要家長的鼓勵與幫助,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從諸多不足中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要知道,隻要家長總是抱著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並及時鼓勵他克服困難,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孩子一定能迎頭趕上,考出好的分數。而那種否定孩子的可塑性的做法,隻會撲滅孩子的希望之火,容易自暴自棄。
(3)家長不要在孩子之間進行分數的比較,這樣做不僅不能激勵後進的孩子,反而會讓他們感到灰心,失掉不怕困難、迎頭趕上的勇氣。
其實,如何正確地麵對孩子的成績與名次遠不止這些,而我們每一個做家長的,都應該做到的一點就是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孩子的成績與名次。如果你總是說孩子的不是,他就會越來越“不是”;如果你誇他棒,他就“棒”給你看;如果你罵他笨,他就“笨”給你看;如果你說他會考試,他就超常發揮給你看;如果你總是過分地斥責辱罵,他就自暴自棄給你看……其實,這並不神奇。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孩子的成績與名次,認真幫助孩子分析失分的原因,用心欣賞孩子的閃光點,循循善誘地做好心理疏導,這樣孩子在今後的考試中才會有一顆平常心,才能輕鬆自信地上陣,沉著冷靜地答卷。
為“忙爸忙媽”支招
對於孩子來說,考試成績不好,即使是學習極差的孩子也會有思想負擔或是覺得難為情。因此,家長不要每逢考試後就急切地表現出想知道分數或名次。
孩子的成績不能不重視,但最重要的是重視孩子平時的學習過程,切忌平日不聞不問,要記住,良好的過程才能孕育出理想的結果。
讓孩子識字並不難
識字能開發孩子的智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通過看字形還能訓練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通過聽音、讀字,還能訓練他們的聽覺、記憶力;通過理解字義,還能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通過閱讀,還能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由此看來,教孩子識字的確是啟蒙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
但是,對於忙忙碌碌的上班族爸媽來說,總會因自己的育兒知識缺乏,或是時間精力不足等原因,被下麵這些問題困惑著: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識字好呢?又該怎樣教孩子識字呢?……其實,讓孩子識字並不難,看看下麵幾位過來人的寶貴經驗,或許你就會大舒一口氣了。
萍萍媽媽如是說:
我教女兒萍萍識字是從給她念故事書開始的,那時的萍萍快滿一周歲了。最初我是完全按書上的文字,一個字一個字地給她讀,從來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是“兒語”。不知當時給萍萍讀書時她聽懂沒有,但是每次給她讀書時,她都聽得如醉如癡,大大的雙眸裏閃爍著喜悅的光澤。
萍萍爸爸也經常給萍萍買書,我們倆就輪班給她一遍遍地讀,每次我們都一個字一個字指著讀。後來,萍萍開始學說話了,就能跟著咿咿呀呀地鸚鵡學舌,漸漸地她能把我們給她講的故事一句句地背出來,還經常自己裝模作樣地讀書。
記得有一次,萍萍一歲九個月時,老家親戚來北京看我們,萍萍站在親戚身邊很投入地讀著《醜小鴨》。她用小手指著書上的字,一字一字地讀:“小鴨孤零零的,無精打采地走到河邊……”邊讀邊翻頁,“讀”得基本上一字不差。親戚見了大為驚奇,以為她會識字。我笑著說:“哪裏,她把我給她讀的內容都背會了。”事實上,萍萍當時根本也沒有文字的概念,也並不知道嘴裏的念念有詞和手指所指有什麼關係,隻是在機械地模仿大人講故事時的聲音與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