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過後,家長不要當著孩子同學的麵批評孩子,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殊不知,孩子也是愛麵子的,這樣做隻會損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長會過後,家長應該把老師說的話婉轉地告訴給孩子,讓孩子相信:老師是喜歡他的、是愛他的,這樣才能使孩子更願意接近老師,喜歡聽老師的課。
孩子寫作業,家長陪不陪
隨著社會競爭的白熱化,小小年紀的孩子就要奔波於各種補課班。要說孩子累,那是肯定的,可是誰都無法否認,家長們更累。起個大早,為孩子準備早飯,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或是學校後,還得匆匆趕去上班,下午又拖著一身疲憊接孩子放學。即便到了周末也不得清閑,往返於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培訓班或是陪孩子逛公園。其中所付出的代價,恐怕隻有家長心中最清楚。
可是現如今,做家長的又多了另外一門“必修課”,那就是陪孩子寫作業!自從孩子的生活中有了這種叫做“作業”的東西,它仿佛是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從此以後會帶來一連串的變化——作業事關孩子的分數,而分數又事關未來的升學,而升學又決定日後的前途……
每個對孩子負責的家長,又怎能不在意這件事呢?於是,即便自己再忙、再累,很多家長也會甘願放棄自己的生活,陪著孩子寫作業,他們無不希望,自己今天的“陪”能夠換來孩子明天的好成績、好學校、好前途。
但是,孩子真的需要“陪”嗎?
慧慧剛上學時,學校給新生家長開會,要求家長應經常陪孩子做功課,而且還提出每天檢查孩子的作業情況等要求。但是,慧慧爸媽並不認同此建議,就沒那樣做。
最初幾天,慧慧對學校生活、寫作業這些事還比較陌生,慧慧爸媽就在一旁給予指導和提醒,以便讓慧慧盡快熟知一些基本的規則和做法。
一周以後,慧慧爸媽就既不陪寫,也不刻意檢查孩子的作業了,最多隻是提醒一句:該寫作業了。在慧慧爸媽看來,這並非家長不作為,而是在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養成自己寫作業的好習慣。
因為剛上學的緣故,開始一段時間,慧慧對寫作業這件事覺得很新鮮,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那股熱情勁兒就像對待剛買的毛絨玩具一樣。
但是,時間久了,慧慧對寫作業就失去了新鮮感。回家要麼玩兒,要麼看電視,要麼吃東西,就是磨蹭著遲遲不去寫作業。一連好幾天,慧慧都是在爸媽的提醒下才意識到該去做作業了。後來,慧慧爸媽決定以後連提醒的話也不說了。
看到慧慧依舊我行我素,他們就裝作完全忘掉寫作業這件事,各自忙各自的事情,任憑她玩兒夠了再去寫作業。可是,慧慧經常是洗漱完、躺在床上要睡覺了,才想起來自己忘了寫作業,而且好多次都急得哭了起來。
雖說慧慧爸媽一直裝著沒注意女兒的作業問題,其實心裏早就替她著急,但這時他們還是表現出和慧慧一樣著急的神情,驚訝地說:“是嗎,你今天沒寫作業啊?”不過,盡管慧慧爸媽這麼說,但是他們對孩子沒有表現出絲毫責怪的語氣,因為他們知道,慧慧已經知道自己把事情做壞了,如果再對她抱怨或是批評,她就會從中聽出“你真不像話”、“活該”的意味,這樣反倒會讓慧慧忘記自責,開始對抗家長的批評。
緊接著,慧慧爸媽又親了親慧慧的小臉蛋,語氣溫和地說:“寶貝,不要哭了,誰都會有忘記事情的時候。我們現在想想怎麼辦吧。”聽爸媽這麼一說,慧慧不再哭泣了,而父母對她的理解,也給了她很大安慰,讓她的情緒平靜了不少。
於是,慧慧爸爸媽媽又對她說:“慧慧,如果你想今天寫,就晚睡一會兒,現在就去寫;如果你想明天早上寫,爸媽就提前一小時過來叫你;如果早上也不想寫,明天去了學校,就和老師說昨天的作業忘寫了,這一次就不寫了。”
慧慧想了想,知道最後一種選擇不合適,立即否定了。事實上,每個學齡兒童對作業都有責任意識,再加上,孩子的自尊和對老師批評的懼怕,讓他們也不會隨便放棄作業。盡管慧慧當時很想睡覺,但是她可能覺得不寫完作業心裏像總有個事,就說要現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