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忙中不鬆懈——培養愛學習的習慣(4)(2 / 2)

娜娜周圍有些小朋友,在他們兩三歲時,就能很流暢地背誦一些唐詩宋詞,到了四五歲,這些小朋友背誦詩歌的數量甚至讓有些成年人都自愧不如。不僅如此,這些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還經常把孩子們聚在一起,組織一些背詩比賽,獲勝孩子的父母的得意之情,可以說是溢於言表。

相比這些“聰明伶俐”的小朋友,娜娜則沒有如此出色的表現,因為她的媽媽從來不要求她機械地記憶。

為此,豔豔小朋友的媽媽曾多次想幫娜娜媽媽,希望娜娜也能熟練背誦詩文,可是娜娜媽媽卻不肯在量上下功夫,而是堅持認為培養孩子理解記憶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一個周末的午後,娜娜媽媽教娜娜學習駱賓王的小詩《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小夥伴豔豔也在一旁。為了有助於孩子的記憶,娜娜媽媽先幫孩子理解詩句的內容,她是這麼問娜娜和豔豔的:“你們倆說說為什麼是‘曲項’啊?”

“我知道,鵝的脖子是長長的,在它遊泳的時候,如果不彎下來,就會望到天上去,看不到水,它就會迷路了。”娜娜搶先答道。

“像個大問號!”豔豔接著說。

“嗯,你們倆說得都很好,豔豔的‘大問號’比喻得很形象。”娜娜媽媽誇獎了兩個孩子,緊接著又啟發她們:“你們再說說,白毛浮綠水,為什麼是‘浮’呢?”

“那是鵝在水上玩兒,沒有沉下去,鵝會遊泳,是不會被淹死的。”又是娜娜搶先說。

“‘浮’就是漂著。”豔豔補充說。

“嗯,你們倆真聰明啊。”娜娜媽媽不由得露出了微笑,又繼續引導她們:“那我再問你們,紅掌撥清波,為什麼是‘撥’呢?”

“鵝的腿在動,一劃一劃的。”這一次,豔豔搶先答道,邊說還邊用她的兩隻小手模仿鵝的腳掌,比劃給娜娜媽媽看。

聽豔豔這麼一說,娜娜突然想起了在遊樂場劃木船的場景,盡管自己使了很大勁兒,但是小船還是慢吞吞的,於是她激動地說:“不劃它就不能動,劃船要使好大勁兒呢!”

看著如此可愛聰明的孩子,娜娜媽媽繼續問孩子們:“太好了,咱們再來看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你們說這幅畫麵好看不好看?”

“好看!”娜娜說。

“什麼地方好看呀?”娜娜媽媽追問。

“鵝白白的,腳掌紅紅的,好看。”

娜娜還沒說完,豔豔就插話了,“還有綠綠的水,還有彎彎的脖子,它還唱歌。”

後來,在娜娜和豔豔長大以後,還都能清楚地記得這首詩中描繪的場景。很顯然,這首並沒有刻意背誦的詩,卻在她們記憶的寶庫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如此,關於動靜的結合,色彩的鮮明對比,關於描摹的形象和觀察的細致,在她們成長的過程中也逐漸體會到,而這一體會更在潛移默化中擴展了孩子們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當然,也在她們的繼續學習中不斷得到升華。

若幹年後,娜娜和豔豔在理解與表達上所體現的能力、擁有的實力,遠遠超過了許多同齡人,當然,也包括曾經那些擅長背誦詩詞的小夥伴,這也讓豔豔媽媽終於認可了娜娜媽媽的教育方式。

總而言之,請爸爸媽媽們記住這一點:盡管現如今那些趣味型、娛樂型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機械記憶的枯燥乏味,而且還能通過感官的集合調動,加強信息對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從而達到增長記憶時效的作用。但是,這些方法誠然可貴,不過有一點是萬萬不可忽視的,那就是,所有的記憶最終還是需要通過理解才能形成,做到這一步,記憶才能化作可以再生的智慧種子,無限地發展下去,從而釋放出不可思議的生命活力。

為“忙爸忙媽”支招

記憶力的好壞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可以訓練和提高的。

父母要針對孩子的不同年齡段,進行記憶方法的指導。

對於孩子記憶的不足之處,父母要了解其中原因,耐心地幫助孩子,並給予他們恰當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