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這些,夫妻倆都不知如何是好,陷入了沉默。
很顯然,在這個家庭中,父母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難度極大,但是隻要堅持以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中心,祖輩教育為輔,還是可以培養出品格優秀的孩子的。
後來,這對父母認真思考了一下,決定不向奶奶說出請她回家的這一想法,而是把孩子的表現如實地告訴了奶奶,還婉轉地對奶奶說,以後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不能再嬌生慣養了。最初奶奶不相信這一事實,但是經過兒子的提醒和慢慢開導,奶奶默默地點了點頭。從此之後,這對父母開始親自教育孩子,一段時間下來,孩子逐漸改掉了那些壞習慣。他長大成人後,也漸漸成長為一個獨立、勤勞的人。看到孩子的成長,奶奶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家人相處得其樂融融。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當父母發現隔代教育的問題時,堅持以父母為主、以祖輩為輔的教育方式會使原本看起來很難處理的問題變得很容易,而且家庭關係也會變得和諧而溫馨。
為“忙爸忙媽”支招
愛孩子是祖輩的情感需求,但是祖輩溺愛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因此,父母應該盡早讓孩子脫離這個溺愛的環境。
祖輩參與養育孩子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做“甩手掌櫃”,要知道,父母對孩子必須承擔起誰也無法替代的教育責任和義務。
祖輩的配角作用不容忽視
一部好戲,沒有配角的絕妙配合,無論主角再怎麼賣力,也隻能是缺了一種味道的獨角戲。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也是如此。誠然,我們說在家庭教育中,要堅持以父母為主、祖輩為輔的教育模式,但是如果祖輩的配角和父輩的主角完美配合、相得益彰了,隔代教育無疑將是最具特性且又成功的教育模式。所以,聰明的父母們萬萬不可忽視祖輩的配角作用。
偉偉五歲生日的那天,媽媽為他在蛋糕房訂了一個漂亮的生日蛋糕。那天由於臨時加班再加上路上塞車,等偉偉媽媽去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已經遲到半個多小時了。
幸好一直有老師陪著偉偉說話,偉偉媽媽趕緊跑上去謝過老師,再去牽偉偉的手。讓她沒想到的是,平日裏乖巧聽話的兒子忽然甩開她的手,氣鼓鼓地自己跑去坐車了。媽媽見此情景,略顯尷尬地對老師笑了笑,趕緊去追兒子。
在回家的路上,偉偉隻說了一句話:“以後我要讓奶奶接我,不要你來接我。”之後,任憑媽媽怎麼解釋,偉偉就是不理會。
一進家,偉偉就直奔自己的臥室,無論誰敲門也不讓進去。這讓偉偉媽媽很是傷心,想想看,自己最近一段時間,因為忙於單位事務,對孩子的照顧實在是太少了,而他的爸爸遠在外地出差,已經好幾個月沒回家看看了。一想到這裏,媽媽忍住自己的情緒,又一遍遍地敲著門,說了好多好話,請兒子打開門吃生日蛋糕,但是裏麵就是沒有絲毫的回應。
媽媽感覺自己拿執拗的孩子實在沒轍了,就去找婆婆幫忙,婆婆語氣平和地說:“偉偉,奶奶知道你是好孩子。你看媽媽多辛苦,上班累了一天,還沒忘記給你買最愛吃的蛋糕,光排隊就排了半天呢。媽媽最關心、最愛偉偉了,偉偉怎麼不給媽媽開門呢?”
過了一會兒,偉偉出來了,卻撲進奶奶的懷裏,偉偉媽媽看了,頓時眼淚就流了下來,真心地對他說:“是媽媽不好,以後媽媽一定要多陪陪你。”偉偉轉身撲到了媽媽的懷裏,嗚嗚地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誤會你了。”偉偉媽媽看了,趕忙抱起兒子親了親他的小臉蛋,轉身又對婆婆說:“媽,謝謝你!”
一直以來,偉偉媽媽就是周圍同齡媽媽們羨慕的對象,她是一位育兒工作者,兒子在她的教養下,又是這麼乖巧伶俐、聰明懂事。可是這種時候,偉偉媽媽卻總說:“紅花必須得有綠葉來配才更豔,主角的成功和配角有著必然聯係的,而我家的婆婆,才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助手和高參呢。”
事實上,自從偉偉出生以後,偉偉爸媽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公公婆婆就搬來和他們一起住,擔負起偉偉多半的養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