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忙中不抱怨——善待祖輩伸出的援手(2)(1 / 3)

1.祖輩教養容易重感情輕理智

父母對孩子的愛趨於理性,而祖輩對孩子的愛趨於感性,父母往往著眼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而祖輩則會盡量以滿足孩子的願望為出發點,於是,孫輩合理與不合理的要求,在祖輩看來都是天真可愛的童真童趣。因此,祖輩對孫輩的教養就會寬容有餘而約束不足,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助長孫輩依賴、懶惰、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而且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孫輩,做事情往往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和需求,隻求自己快樂,也不考慮回報家庭或是他人,隻顧自己享受。所以說,祖輩的這種過分包辦、溺愛的教育方式必定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2.祖輩教養容易重物質輕精神

很多祖輩,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因為沒有條件滿足子女的一些願望,現在各方麵條件都改善了,便會把對子女的愧疚附加在對孫輩的愛上,於是,他們會盡量滿足孫輩吃、穿、用、玩的要求,以彌補困難時期養兒育女留下的遺憾和歉疚。殊不知,這種補償心理的教育方式,隻會放縱孫輩的物質欲望,使其私欲膨脹、虛榮心強。而祖輩給予孫輩在精神上的滿足,如引導孫輩關心他人、熱愛閱讀、求知、探索自然等,卻是明顯不足的。

3.祖輩教養容易重靜輕動

祖輩一是受舊的教育思想的束縛,認為好孩子應該是安靜、聽話、整潔的,於是就很少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創造性和拚搏精神;二是擔心人身安全,怕孩子有個閃失不好向孩子父母交待;三是祖輩因為精力有限,對運動活動興趣不濃,導致帶出的孫輩往往在體能、動手操作能力方麵較弱,而且進取心、自信心、受挫、應變能力也不足。

4.在教育要求上,祖輩容易與父輩產生矛盾

祖輩教養孩子時,常會與自己的子女出現“你緊我鬆、你打我護”的情況,使得教育要求難以實現,彼此威信受到損害。事實上,教育要求不一致了,不僅會讓家庭教育變得複雜和有難度,也會削弱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有效性,影響了兩代人共同教育的效果。

由此看來,祖輩們如果想教養出優秀的孫子或孫女,就必須從改變溺愛的態度開始,要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愛、是自由、是進步,而不是溺愛、束縛和阻礙。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順應孩子的天性和自然規律,讓他們自由地進行自我活動。因此,適當地給孩子鬆綁,才會讓孩子覺得溫暖而幸福,而一味地溺愛隻會成為孩子滋生任性、依賴、自私的溫床,隻會讓祖輩的“愛”成了“礙”。

為“忙爸忙媽”支招

做新型的祖輩家長,真正走進孩子的心裏,才不會讓你的“愛”成了“礙”。

家長對孩子愛得不夠,孩子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卻會使孩子遭到毀滅。

過分溺愛孩子會變成一種害,影響孩子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成長,妨礙他們自理能力、獨立能力、自信、交際能力等各方麵能力的發展。

用新觀念戰勝過時的老經驗

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上,很多父母和祖輩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

祖輩認為,衝奶粉的水要熱些,要不化不開,而父母卻認為水太熱會破壞奶粉營養,而且還容易把孩子燙著;

祖輩認為,孩子可以用大人的日用品,而父母卻認為孩子皮膚嬌嫩易過敏,一定要買專為孩子設計、刺激少的用品;

祖輩認為,大人、孩子的衣服可以一起洗,多過幾遍水就幹淨了,經濟又方便,而父母卻認為孩子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細菌和病毒,堅持孩子的衣服要單獨洗。

諸如此類的矛盾不勝枚舉,顯然,對孩子成長和家庭關係都極為不利。那麼,為何會出現這些矛盾呢?父母又該如何麵對這些矛盾呢?

祖輩處理事情多傾向於經驗,有些經驗很實用,而有些經驗則經不起科學知識的檢驗。不過,隨著嬰幼兒用品市場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配方、高科技的護理用品,這就讓那些從未接觸過新事物、思想保守的祖輩有了抵觸心理,認為它們不如經驗來得真實可靠。而年輕父母易於接受新事物,懂得用科學知識指導生活,並且不受一些不適用的傳統經驗的束縛。

於是,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經常會出現祖輩和父母在教養方法上的分歧。在這場較量中,麵對兒女的質疑,自認為擁有豐富人生經驗的祖輩,還會經常拋出“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這樣的話,而缺乏養育經驗、缺乏有效溝通能力的父母常常因為不善說服用錯誤的方法教養孩子的祖輩而苦惱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