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忙中不抱怨——善待祖輩伸出的援手(2)(3 / 3)

一位媽媽生孩子的時候正是盛夏,大人小孩都很容易出汗。為了孩子的健康,她天天都會給孩子換衣服,還堅持把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分開洗,而且洗衣服的盆子和洗衣液都是分開的。對此,婆婆卻認為沒有必要。於是,隻要是婆婆洗衣服,就會把大人和孩子的衣服一起泡、一起洗。

有一次,媽媽看到婆婆用孩子的盆子洗自己的衣服,這讓她很不高興。等婆婆下樓買菜的時候,她迅速把盆子消了毒。誰知婆婆很快就買完菜回來了,看到媽媽的舉動,她的臉頓時就拉下來了,就連晚飯都沒有吃。

後來,婆婆多次向丈夫和公公哭訴,說兒媳嫌她髒。其實,這位媽媽並沒有這個意思,隻是覺得婆婆的一些衛生習慣很不好,但是,在婆媳關係變得很僵的情況下,媽媽也不知道該怎麼向婆婆解釋。

幾天後,孩子起濕疹了,醫生說是過敏性皮炎。無意中,媽媽聽婆婆問公公:“孩子得了皮炎會不會是我洗衣服的方法不對引起的?”

這時,媽媽恍悟:婆婆是個能幹又愛麵子的人,如果改變自己的做法就等於向兒媳認錯。知道自己的婆婆愛麵子後,這位媽媽開始改變以往和婆婆的正麵衝突,也避開談洗衣服的話題,取而代之的是和婆婆閑聊,誇婆婆毛衣織得漂亮。

如此真心談話的次數多了,情況也有了很大改變。一天晚上,媽媽回來後就看到婆婆往孩子專用的盆裏倒兒童洗衣液,正在準備泡孩子的衣服呢!

有些特別愛麵子的老人,隨著年紀的增大,他們會比較固執,也會更加敏感、自尊,所以,為了糾正他們在養育孩子上不科學的舉動,做父母的應該多體諒老人,顧及他們的麵子和自尊,在不傷及他們麵子的情況下悄悄放棄過時的老經驗。

總之,糾正祖輩過時的老經驗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父母必須作好思想準備。但是,父母也要相信再大的矛盾都是可以解決的,因為無論是祖輩還是父母,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在這個共同目標的推動下,一家人才能以強大的力量推動孩子的成長。

為“忙爸忙媽”支招

對於那些經得起考驗的老經驗,父母也要虛心學習。

養育孩子的父母必須抱著做一個好學生的心態,認真學習科學知識,這樣才能對祖輩養育孩子的做法作出正確的判斷。

不要當麵指責祖輩的育兒之道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時間上比較寬鬆,而且也樂於為兒女效力,幫助照顧孫輩,子女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忙各自的事業,這對不少祖輩來說,也是一件舒心而安心的事。

但是,在隔代教育的問題上,不少父母經常會跟祖輩發生一些衝突,於是父母對祖輩難免會有埋怨和不滿的情緒。其實,如果父輩和祖輩之間能夠多些理解和包容,隔代教育的優勢將會體現得更加立體和飽滿。

穆先生和孟先生是多年的老鄰居,彼此經常去對方家“蹭飯”吃。穆先生退休前是位教師,退休後,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孫子嚕嚕身上。閑來無事時,穆先生老兩口經常會跟孟先生聊些家長裏短的事,當然也不乏育兒的話題。多數時候,孟先生聽得出來,穆先生老兩口是埋怨多於幸福。

一個周五的下午,孟先生又去穆先生家串門。這時,穆先生的兒子突然氣衝衝地進來,大聲對穆先生說:“爸,你是怎麼教育嚕嚕的,今天他又忘帶東西了,害得我去幼兒園接他時,當著那麼多家長的麵,被他的老師批評了一頓。您說,這件事我都提醒過您好多次了,送孩子上學前,一定要看第二天的課程表,提醒孩子要帶什麼,可是您總是記不住。”說完這番話,穆先生的兒子又數落起年幼的嚕嚕來,大概意思是你怎麼不長記性之類的話。

穆先生先是被兒子的質問嚇了一跳,接著又對兒子喊道:“嚕嚕還是個四歲的小孩,不記得帶東西很正常,而且你這個當爸爸的也應該提醒孩子一下,對他嚷嚷能有什麼用,批評多了,孩子會自卑的,你怎麼連這點事情都不明白呢?”

穆先生的兒子不服氣爸爸的說法,回嘴反駁說:“挨罵是為了讓嚕嚕長記性,你們老話不都是說不挨罵長不大麼?再說了,我當爸爸的不能跟他一輩子,我讓他自己想著自己的事情,對自己的事情負責,這還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