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孫殿英炮轟慈禧墓(2)(2 / 3)

許一城聽了,眼神一黯,不是可惜慈禧——那個老妖婆絲毫不值得同情——而是這麼多珍寶慘遭劫掠,被毀掉的東西恐怕會更多。這對一個學考古的人來說,真是莫大的折磨。

“這都要怪我,我早就該想到,人心的貪欲,豈是尋常手段可以克製的。我學藝未精,鑒人不明,以致有此橫禍啊……”許一城自責而痛苦地皺著眉頭。

劉一鳴搖搖頭:“許叔,這您就說錯了。孫殿英盜墓,是日本人一手策劃,有您沒您,早晚都要出手。”許一城連忙問道:“對了,堺大輔他們,你看到了沒有?”

劉一鳴說:“我正要講到。”

他說慈禧墓挖得兩天多,東西都搶得差不多了,孫殿英貪心未冷,又把注意力放在了乾隆的裕陵。乾隆號稱十全老人,統治時期是滿清的巔峰,墓葬裏的寶物也少不了。

不過這次沒有人知道墓道的準確位置,他們隻能圍著寶頂亂挖,一挖就是幾天,硬生生被他們找到了墓道大門。

不過這時候發生了一件怪事。

挖慈禧墓的時候,一挖開大家一擁而上,無人阻攔。而當乾隆的地宮大門打開以後,孫殿英卻派了一個督戰隊,站成一排,禁止普通士兵靠近。劉一鳴也進不去,隻能站在門外等候。他看到堺大輔和姊小路永德跟隨著孫殿英進去,沒過多久,他們就先出來了,堺大輔手裏捧著一把劍走了出來,那把劍的劍身略彎,劍鞘外覆鯊魚皮,上嵌紅碧、黃碧、綠玉各式珠寶,九道明黃金紋蜿蜒而起,形如九龍攀在劍鞘上,一看就氣度不凡。

許一城眼神一凜:“九龍寶劍?”

劉一鳴答道:“看形狀錯不了,應該是他們撬開乾隆的棺材拿到的。這兩個日本人拿著寶劍,用一個皮套裝好,就離開了裕陵。”

“等一下……”許一城打斷他的話,“你是說日本人隻拿了九龍寶劍走,其他什麼都沒拿?”

“沒錯。我一直盯著呢,隻拿了九龍寶劍。”

許一城眼神裏的疑惑濃鬱起來。他原來一直以為,日本人覬覦裕陵財寶,所謂九龍寶劍隻是一個象征,想不到他們居然真的隻是拿走了這把劍。

日本人到底在想什麼?他們付出這麼大代價,用了這麼多精力,居然隻是為了一把寶劍?這聽起來未免太荒唐了。九龍寶劍固然是一件國寶,可它的價值和翡翠西瓜隻在伯仲之間。日本人再窮,也不至於特意為了這麼一樣東西而來。

許一城忽然在想,陳維禮那半張信箋,恐怕裏麵的玄機還沒有完全參透。在堺大輔房間裏搜出來的那一行奇怪的字:“言中……飄淪……雖複沉……無……用。”也未必是單純的漢詩感慨。

說來也怪,本來他的心情因為東陵被盜而極度低落,可一想到仍有玄機沒有解決,眼神反而慢慢亮起來。許家的人,從來都是這麼固執。

劉一鳴見許一城神采略有恢複,心中寬慰,繼續講道。

日本人走了以後,孫殿英照例把乾隆墓也劫掠了一番。劉一鳴沒進去,但聽周圍的士兵說,棺材裏乾隆的屍體早已腐化,隻剩下一條辮子。不過陪葬的那些寶貝可都是真金白銀,不可勝數,一趟一趟地往車裏搬運。隻可惜了收藏的那些名人字畫,這些目不識丁的丘八不知珍惜,踐踏在地上,被雨水泡成了紙漿。劉一鳴出身書畫世家,談到這段的時候,手指關節都被捏得發白。

盜完了乾隆墓,孫殿英意猶未盡,還想去挖順治的孝陵。譚溫江說順治出家當和尚,棺材裏什麼也沒有,盜起來沒意思。於是孫殿英想,我挖不到老子,就挖兒子唄,又盯上了康熙墓。不過這次他們就沒那麼幸運,剛挖到地宮邊緣,地麵開始湧出黃水,而且越流越多,轉瞬間就積了幾尺深的水。

這些士兵看這些水黃得有些瘮人,都不敢靠近。有人說著是屍水所化,沾著就完,嚇得他們全站開了,沒人敢再動手。孫殿英也怕待的時間太長,會惹出不必要的麻煩,宣布撤退。這些士兵個個身上鼓鼓囊囊,揣得一身都是,喜喜洋洋地離開東陵。孫殿英更是賺得盆滿缽滿,拉走了十幾輛滿載的大車。王紹義如果見到,非吐血不可。

“等一等,他們盜了多久?”

“足足七天七夜。”劉一鳴歎息道,“走的時候,整個東陵一片狼藉,連石碑都沒幾塊完好的了。”

許一城慢慢靠在床頭,摸了一下胸膛心髒的位置,若有所思:“我昏迷了這麼久啊……那然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