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千變萬化的,要想真正取得成功,並非易事,必須要順應形勢,善於把握變化的趨勢。並根據現有形勢,改變自己的經營思想,打破思維定勢。
廣東人在這一方麵,又是成功的典範。精明的廣東人仔細研究人們的消費心理,根據人們消費心理的變化,致力於心理的滿足尋找商機;而且廣東人還在服務上下功夫,利用周到的服務來贏取人們的芳心,並不斷實現產品的創新,獨辟蹊徑,一旦發現商機,廣東人又發揮他們“敢”和“先”的精神特質。種種經營思維聯合並用,廣東人想不賺錢都很難。
一、薄利多銷,服務周到
國內很多分企業都把精力集中於與同行爭奪現實消費者,事實上,這種難度是很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把自己的市場占有率提高一個百分點都是相當困難的。隨著物質產品的日益豐富,人們消費的目的已不僅僅是利用產品最基本的功能,而是趨向於滿足其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求物美價廉”、“求異求奇”心理在消費過程中表現得日益明顯。為此,經營者如果想要發現商機,就必須要研究放過消費者的需求心理,並千方百計地致力於這種心理的滿足,因為這是商機的一種表現形式。然而消費者這種心理需求需要產品經營者的循序“引導”而不是強行“爭奪”,使消費者在購物的過程中形成一種比較明了的購物傾向。引導消費者的需求心理,對於商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無限商機蘊於其中,一方麵使消費者的需求得到滿足,另一方麵經營者也達到了盈利的目的。
(一)薄利多銷引領消費潮流
隨著市場經濟競爭的日益激烈,一些靈活的廣東企業家避開正麵爭奪,把精力集中在所在環節的上、下遊,當然更重要的是把精力集中在培養潛在的消費者身上。這不失為一種明智的舉措。而且,企業的品牌一旦根植於消費者的心中,他們將成為企業品牌的忠實消費者,而且自然而然的會影響周圍的一批人。往往給消費者最直觀的一種消費理念就是“物美價廉”,為此家電巨頭“國美”在一段時期的營銷戰略中,便選擇了以“薄利多銷”的方式引導消費者購物,給消費者創造“物美價廉”的實惠。
“國美”是出生在廣東汕頭的黃光裕1987年1月1日在北京掛牌成立的“國美電器店”發展而來的。
國美早在創業時期就確立了一條原則,堅持隻做零售商,不做中間商,走薄利多銷的路子。當時家電業一直是由國營大商場經營,而且家電緊俏,中間商得利非常多,靠層層批發就可以掙錢。但是國美敏銳地意識到,不久的將來中間商會沒落,零售市場將越來越重要。因此,90年代初,國美提出甩開中間商,搞包銷製,承諾某一段時期內包銷某一型號的產品,做到一定量,便可獲得一個折扣點。由於與生產商直接貿易,國美的家電產品成本比其他零售商低了許多,最大的差距甚至可以達到上千元。此後,國美就努力將生產商的優惠政策轉化為自身銷售上的優勢,用價格低廉的商品和優質的服務擴大消費群體。
隨著時間的流逝,國美的效益逐步攀升,在業內引領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彩電價格大戰。在2000年,國美率先破了“彩電峰會”的“價格聯盟”,不僅逼著價格聯盟的盟主——康佳“跳水”,也逼迫著彩電業老大長虹“入了池”,接踵而來的老三、老四不“跳水”不“入池”也不行了。國美擊跨彩電最低限價的戰果不僅源於它的號召力與實力,而且主要還源於它對市場經驗性的把握和自信,源於它獨特的經營方式。
國美在其短暫的發展道路上,創造了許多令中國商界振奮的故事。它的營銷戰略越來越受到各地消費者的歡迎,也正式成為許多商家注目的焦點。國美特有的經營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麵。
國美有自己的企業特色,具有明顯的業態優勢。全國性連鎖超市的最大特點就是統購分銷,所以降低成本、低價銷售是必然的,全國連鎖的發展模式也是將來商業企業發展的必然。國美經營的產品零售價普遍低於散戶的進價,彩電最多的時候比大商場便宜400~800元。正因為如此,國美在天津、上海拓展業務時雖遭遇商家強力抵製,卻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幾個回合就站住了腳。國美“勤進快銷,以銷定進,注意庫存的合理性”,銷量越大,進價越低,進價越低,銷量越大。總之,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使國美電器公司贏得了絕大多數消費者,而規模化經營的企業效益和嚴謹務實的管理,令企業不斷地完善售後服務,樹立了良好的商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