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經營活絡,打破思維定勢(4)(1 / 3)

格力電器不僅打造了一個中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同時對國家和社會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並得到了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格力”商標被授予“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格力空調先後獲得“中國名牌產品”和“國家免檢產品”稱號;2003年9月,全球著名的投資銀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對中國1200多家上市公司進行分析,格力電器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的12家上市公司”之一,是家電行業中惟一入選的企業,被譽為“中國家電最佳上市公司”;2004年3月,海關總署在全國公布了首次評定的進出口企業“紅名單”,格力電器是空調行業也是最具競爭性行業中惟一上榜的企業;2004年6月,第六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揭曉,格力電器名列其中,亦是惟一一家連續六年入選的家電企業;2004年9月,格力電器被授予“國家質量管理卓越企業”是家電行業中僅有的兩家入選企業之一。

追尋格力電器成功的足跡,不難發現,創新是格力電器發展的永恒話題,也是格力電器不斷發展壯大的靈魂和核心動力,這其中包括技術創新和營銷創新。

(一)技術創新

在嚴酷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隨著物質產品的日益豐富,人們消費的目的已不僅僅是利用產品最基本的功能,而趨向於滿足其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求異”、“求新”心理在消費過程中表現得日益明顯。因此,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就不能放棄“創新”這把鑰匙。這種求異心理是以一種商機形式表現出來的。在這方麵,格力電器做得比較好。我國的家用電器多如繁星,如果不獨辟蹊徑,出奇創新,要想取得好業績,真是難上加難。格力集團深深懂得這個商業決竅,因此在空調行業中,長盛不衰。

空調更新換代的周期短,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具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格力把模具生產作為核心能力來培養。整套模具從設計、開發到製造完成,格力電器隻需兩個半月的時間。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使格力電器的產品總能比同行提前幾個月進入市場,搶占先機。也正是出於對這種能力的重視,格力電器從一個年僅生產2萬台窗式空調的小廠,迅速成長為國內最大的空調生產基地,年產能力達250萬台。僅2000年這一年,格力電器就有200多個新品投放市場。

在空調行業,如果把變頻空調視為“皇冠”的話,那麼變頻多聯空調技術則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作為一項國際上最尖端的空調核心技術之一,變頻多聯技術自問世以來一直被日本企業所掌握和控製。2001年底,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帶領公司技術團隊到日本考察,希望從日本企業中以直接購買或購買相關關鍵零部件等方式引進這項技術,但日本企業無論如何也不答應將這項自己花了16年才研製出來的核心技術,拱手轉讓給一家中國企業。這給朱江洪帶來巨大的震動。回國後,他決定自主研發這一技術,並立即組織技術攻關小組,僅僅依靠一套從日本帶回來的產品說明書,開始了向變頻多聯技術攻關的曆程,一年之後,格力的研發人員終於不負眾望,成功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成熟的變頻多聯技術,一舉填補了中國空調行業的空白,成為中國企業在核心技術上趕超日本企業的典範。

加入WTO之後,格力麵臨著長時間的危機。一方麵是外國名牌企業有借WTO卷土重來之勢。跨國公司永遠不會放棄中國這個大市場。另一方麵是中國企業從總體而言缺乏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從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而言,格力最大的挑戰卻是源於技術。因為空調行業一直有著嚴重的“拿來主義”思想,可以說基本上沒有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格力必須加快新產品開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及科研成果。近年來,格力通過不斷加大對科研的投入,有針對性地開發新產品,正以“忠誠、友善、勤奮、進取”的企業精神和頑強拚搏的作用應對新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