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粵商代表,代代皆有才人出(1)(3 / 3)

至此,張振勳邁開了走向釀酒大王之路的第一步。

由於張振勳曾經經營過酒行,對於各國名酒有著深入的了解;他又經營過墾殖公司,對於原料基地葡萄園的生產管理也很熟練,這些都是他開辦釀酒公司的有利條件。然而,對於釀造葡萄酒的工藝技術,他卻是完全不懂。最初,他請人從中國古籍記載中尋找有關資料,打算自己試驗。然而,我國的釀酒業雖然源遠流長,但始終以糧食酒為主,關於葡萄酒的記載幾乎是空白。張振勳不得不將目光轉向國外,寄希望於外國釀酒師。

1892年春天,經朋友介紹,張振勳以重金聘請英國的釀酒師俄磷來煙台,兩人合作得比較愉快。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兩年以後,俄磷因為拔牙而突然身亡。正值籌建酒廠的關鍵時刻,張振勳隻得急著再請新的釀酒師。這次請到的是荷蘭人雷德弗。張振勳讓雷德弗開始試釀葡萄酒,自己又回到新加坡去處理南洋的事務。不久,雷德弗帶著試製的酒樣,到新加坡來向張振勳報喜,開口就大吹自己的酒釀得如何如何好,簡直能比得上王母娘娘的仙酒。可是張振勳把酒樣拿到當地的一家釀酒公司化驗,結果卻使他大失所望。化驗師對他說:“從化驗結果看,貴國的葡萄質量非常好,但你們的釀造技術實在糟糕,可能你的釀酒師根本不懂得如何釀酒!”張振勳這才知道,雷德弗原來是個騙子。

騙子雖然被趕走了,可張振勳也氣得生了一場大病。他的一位奧地利好友知道後,幫他從國內聘請了一位名叫哇務的釀酒師。張振勳接受了教訓,親自陪這位釀酒師來到煙台,並對他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和考驗,等到確信哇務不但釀酒技術精湛,而且為人老實厚道,這才同意聘用他。

哇務來到公司之後,不但對釀酒工藝進行指導,而且對當地的葡萄生產情況進行了研究。他發現煙台的葡萄質量雖然好,但品種不多,出酒率也不高,因此建議張振勳從西方引進“雷司令”、“大宛香”等優良品種,對原有品種進行改良。張振勳覺得他說得有道理,立即在煙台購買兩座荒山,辟山造田,擴大原料基地;同時派侄兒張子章到歐洲購買120萬株優良品種的葡萄苗。不幸的是,購買的葡萄苗在運輸途中經過印度洋,因為烈日的暴曬,幾乎全都枯萎了,一下就損失了十幾萬元。張子章垂頭喪氣地回來報告,張振勳雖然也很痛心,但他還是鼓勵張子章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我不怪你,你再到歐洲去買120萬株葡萄苗回來!”從這一件事,顯示出了一個有作為的實業家的氣魄與胸懷。

可是,奧地利釀酒師哇務因為年老多病,隻工作了很短一個時期,就感到自己無法工作下去了,於是向張振勳提出了辭職的要求。

張振勳隻得再一次尋找釀酒師。

1896年,張振勳在與奧地利駐煙台領事撥保爵士談話時,提起三請釀酒師而終於落空的事,十分煩惱。撥保笑了起來說:“這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你眼前就有一個天才的釀酒專家,你為什麼不請他呢?”

原來,撥保家世代從事釀酒行業,他父親是奧地利著名的釀酒師,撥保從小就喜愛釀酒,一直跟著父親學習釀酒工藝技術,並且在酒廠工作過。張振勳大喜過望,當即同撥保商量,請他來負責張裕釀酒公司的技術工作。撥保見張振勳對發展葡萄酒事業一片癡情,求賢若渴,而且這工作又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因此當場表示,願意辭去外交職務,重操舊業,助張振勳一臂之力!

張振勳終於得到了一個稱心如意的合作夥伴。一個中國駐外領事回國辦酒廠,一個外國駐中國領事辭官不做當釀酒師,兩位領事的精誠合作,成為張裕釀酒公司創業史上的一段佳話!

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籌備,到1908年,煙台張裕釀酒公司終於成立了。公司擁有兩片占地近千畝、具有124個品種的葡萄園,作為原料生產基地;有三層樓的廠房,近兩千平方米的地下酒窖和一座玻璃製造廠;並且從國外購進了壓榨機、發酵機、白橡木貯酒桶等設備。公司試釀白蘭地和紅葡萄酒也都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