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層領導來說,管理之道在於抓“人心”,也就是恩威並施,最大限度地挖掘下屬潛力、調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同時與不同的下屬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戰略專家考克爾有一句經典名言:人際關係是潛在的黃金!企業管理者隻有與下屬建立和諧的工作關係,才能具有良好的感召力,贏得眾人的支持。
1把握強硬與溫情的尺度
從前,一群青蛙決定請求眾神之王朱庇特給它們派一個國王。
“給你們,”朱庇特說著就把一根原木撲通一聲扔到青蛙們住的湖裏,“這就是你們的國王。”
青蛙們嚇得潛入水中,盡可能往泥裏鑽。過了一會兒,一隻比較膽大的青蛙小心翼翼地遊到水麵上,看看新國王。
“他好像很安靜,”這隻青蛙說,“他也許睡著了。”
木頭在平靜的湖麵上一動不動,更多的青蛙一個又一個浮上來看。它們越遊越近,最後跳到木頭上麵去,完全把它們剛才害怕的情況忘記了。小青蛙把木頭當跳水板;老青蛙蹲在木頭上曬太陽;母青蛙在樹皮上教蝌蚪基本搖擺式的跳躍運動。
有一天,一隻老青蛙說:“這個國王很遲鈍,不是嗎?我想,我們要一個能使我們守秩序的人當國王。這個國王隻知躺在那兒,讓我們隨便活動。”
於是青蛙們再次到朱庇特那兒去。
“難道您不能給我們一個好一點的國王嗎?”它們問,“派一個比上次更有活動能力的人去吧。”
好吧,朱庇特想道,“這一回我把他們應得的東西給他們。”
朱庇特派了一隻長腿鸛到湖裏去。
鸛給青蛙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們帶著欽佩的神情擠在周圍。不過他們還沒有準備好歡迎詞,鸛就把長嘴伸進水裏吞食它看得見的青蛙。
“這根本不是我們原來的意思,”青蛙們喘著氣又潛入水中,鑽到泥裏去了。但這一回朱庇特不聽它們的話了。
“我給你們的就是你們要求的,”它說,“這也許可以告誡你們,不要多抱怨。”
企業中,高層領導和下屬之間也有寓言中的問題存在,和下屬關係太近結果失去了威嚴,但如果高層領導過於威嚴,又會使員工產生疏離感,那麼如何把握與下屬相處的度呢?
(1)要記住讚揚是必要而且有效的。哪怕是下屬隻是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也不要忘記對他表示你的讚揚和認可。
(2)要成為言出必行、言而有信的高層領導,這樣的高層領導更容易產生威懾力。製定的規章製度,一經成文並得到下屬的認可就應產生效力,無論是誰,都該按製度辦事。當然,你自己應當首先遵守。
(3)讚揚要簡短,不要說起來不停,那樣就會失去讚揚的應有作用。
(4)某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盡量自己去完成,不要總是麻煩你的下屬。
(5)地位和交流同等重要,整天板著麵孔並不能增加你的領導魅力。
(6)給下屬以驚喜。你可以在大家都想不到的時候請大家吃頓飯,為某個下屬開個生日聚會,甚至以私人身份突然敲開某下屬的家門。但注意這些行動不要過多過濫,否則下屬會以為你這是在刻意收買人心。
(7)不要以為自己是全知全能的,你可以從下屬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8)工作之餘,下屬們難免會聊上幾句,談論一會兒大家關心的問題,你也可以參加,但不要忘記你是高層領導,這樣的“小型座談會”應該由你首先決定在恰當的時候結束。
(9)不要因為兩次類似的失誤而完全否定個別下屬的能力,大家都有過犯錯誤的經曆,而且相同的錯誤並非不會再犯第二次。時機允許的情況下,你可以把任務交給他一個人去完成,這樣他會更加謹慎小心地完成這項他認為來之不易的工作。
你交給下屬去完成的工作非常多,你也不可能有精力一一過問,所以其完成的結果往往並不能與你預想的相一致,遇到這種情況,不要隻是一味地對下屬大加責難。隻要事情有所成而沒有搞砸,那麼你就有必要進行讚賞。
基恩是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家證券公司的經理。他雖很年輕,但他的經營業績卻比許多在證券業發展多年的人還要好,而且他的下屬們也個個精明強幹,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業務。基恩的工作就是統籌調配,搞好整個公司的宏觀把握。許多公司都想從他的身邊挖走他的助手,但沒有人成功過,他們好像粘在一起似的,是一個具有極強凝聚力的團體。
那麼,是不是他和他的助手們都比別的從事證券業的人更有能力呢?從基恩自己的敘述中我們即可盡知詳情:
“許多人都以為我們的公司職員個個都非常出色,其實這犯了一個大錯誤,在很多時候,這些愣頭愣腦的家夥都把我交給他們的工作弄得一團糟,搞得客戶對他們甚為不滿,我就得放下手中的活計為他們填補這個漏洞。有時我就想,我這是幹什麼呢,簡直是費力不討好,我甚至想解雇他們,但最終我忍住了自己的脾氣。
“不要以為我會因此饒恕他們,我會狠狠地批評他們一頓,甚至把他們說得一無是處。但是我仍舊會把工作交給他們去做,而且對象仍是他們所得罪的老客戶。自己惹下的禍事得由自己親自來搞定,否則就可以退出,我不會阻攔的。我會在自己認為恰當的時候把我的誇獎毫不吝惜地分給他們。至於物質獎勵,我也擅長,我讓他們自己選擇應該獲得物質獎勵的人,而他們的選舉結果也往往與我的想像大致合拍。
“我不以為自己做得很出色,應該說我也許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我相信一分辛勞,一分收獲的古訓,而我的下屬們也非常讚同這個觀點。”
該強硬的時候必須強硬,該溫情的時候也必須溫情。下屬的潛能究竟有多少,有的連他自己也弄不清,而能夠使其盡情發揮的原動力就是你的工作方法(正確而有效的方法)。使其感到尊嚴的存在卻又承認你的領導地位,同時讓他明白工作不單是為他個人,也是為了整個集體,這樣就能使下屬更好地努力工作。
如果有一天你一覺醒來,覺得自己的情緒非常糟,連你平常很愛護的妻子和孩子都看不順眼,總想和他們發一頓脾氣,那麼你一定要不停地提醒自己,切莫發火。如果有可能,你可以找自己最親近的人傾訴一番,或者找個機會把心頭鬱積的火氣發泄一下(比如在一個空曠無人的地方大喊大叫一番)。千萬別帶著這種鬱悶煩躁的情緒去工作,否則你的下屬將會遭殃,他們也會因此而喪失對你的信心。因為你連起碼的自控能力都沒有,就更不用說成為優秀的管理者了。
精神煩躁,心緒不寧甚至坐立不安是繁重勞動的負效應,這是很正常的,你不要因此而以為自己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的人。遇到這種情形,最重要的是你要先設法使自己平靜下來,而後才能考慮其他事情。作為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不能靠情緒統馭你的下屬,而要依靠你的頭腦、智慧及你的分析能力。
下屬們所怕的不是你狠狠地責備他們,而是不給他們以表現自己的機會。所以,對於下屬,責備、批評和承認、讚賞同等重要。責備和批評能夠激發下屬改進的熱情,而承認和讚賞則恰恰能激發下屬創新和進取的欲望。古代有許多傑出的軍事家和領導人物,一方麵他們有著卓越的指揮作戰才能,另一方麵也有著高超的統馭下屬的能力,這些下屬肯為他們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情,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關鍵是他們能夠融情於理、於法,法情並重,情理並重。
高層領導應該認識到,在公司的初創期和發展期,領導對與下屬關係的把握應該是不同的。早期,高層領導應該更多地表現溫情,因為高層領導此時的作用是凝聚團隊力量以求快速發展,而在中後期,高層領導就應該表現出強硬的一麵,因為此時的任務更多集中於掌舵了。
2對症下藥變反對者為支持者
擺脫個人好惡,大膽起用與自己非常不同的人,這樣的人也許正是公司所需要的。
——約瑟夫·威爾遜
在企業中,每位高層領導都會遇到自己的反對者,在這一事實麵前,不同高層領導采取的方法、所持態度不同,結果也大不相同,隻有最高明的高層領導才能靈活處理,甚至把反對者變成自己的支持者。
在公司中,總會有人的看法與管理者不同。在對抗氣氛濃厚時,會導致公開爭執。在這種時刻,隻有應付好“批評”,管理者才能獲得別人的讚同和讚美。
那麼高層領導怎樣處理反對意見呢?
(1)感受法
如何有效地處理反對意見?曾有一位企業高層領導以擅長運用“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法則而聲名大噪,成為商界楷模。
“先處理對方的心情”這種手法就叫做感受法。你可以向對方說:“我能夠明白您的立場”,或者說:“我可以了解您的感受。”你這樣對對方的觀點表示心領神會,他就產生好像疑惑將逝之感。如此,你就能在反對意見盡消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地說動對方了。
例:“汪主任,我能夠體會您現在的感受。然而,這已經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了……”
“我一點也不奇怪您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開始也是這種感受,但後來我又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
(2)不理會法
你發覺對方提出的反對意見是假問題,且與正進行商談的主題無關時,你可以運用不理會法,直接輕描淡寫地帶過,不必處理,立刻進行主題的敘述。
例:“趙經理,你擔心的這種情況從未發生過,我們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
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是:要是對方再度重提老問題,就不可再等閑視之了。
(3)詢問法
當對方反對意見不明確時,你可以運用反問法澄清和確認問題的內容,再進一步講解。這個方法可以讓反對者將他的見解、看法說得更具體、更詳盡、更真實。
例:“慎重考慮是絕對必要的!你一向是穩紮穩打的,這種事當然不能隨意作出決定。那究竟你所考慮的是哪一部分?是設計本身呢?還是工作的時間表呢?”“李經理,能不能請教一下,你為什麼覺得這個計劃太複雜?”運用詢問法,對方答複你的問題後,主控權就被你奪回,不要忘了,趕快引導到主題訴求上來。
(4)反彈法
利用對方的反對理由,作為說明的理由,這是處理對方反對意見常用的和最具效果的方法。反彈法又稱為“將計就計法”。
運用反彈法貴在借力使力,把攻守形勢扭轉過來。在陳述說理時,應當避免譏評反駁,而須以婉轉緩和之語態來表達,才不至於弄巧成拙,喪失良機。
將對方的反對意見轉化為讚同需求,使之成為有利的說服理由,其步驟為:
①先讚美認同對方。
②引導出反對意見的不合事實之點。
③靈活運用說服策略。
盡管反對者和他們的反對意見可能讓人覺得不舒服,但決不應意氣用事,打壓反對者。高明的做法是保護反對者,正視反對者,最後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取得他們的支持。
這是一個正直、成熟的高層領導的基本素質,也是取得下屬的擁護和愛戴的重要一條。反對者最擔心也最痛恨的是管理者挾嫌報複、處事不公。高層領導必須懂得和了解反對者這一心理,對擁護和反對自己的人要一視同仁,切不可因親而賞,因疏而罰。隻有這樣,才能使反對者消除積慮和成見,與你走到一條道上來。
企業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但這種矛盾和碰撞又並非不可解決的,對於企業高層領導來說,隻要有寬廣的心胸、理性的態度,就能與反對者找到共同點,從而化敵為友。
3讓下屬成為你的朋友
人才無疑是企業最重要的一種資產,尤其在社會變化越來越快,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的今天,更是如此。
——萊昂納多·貝利
把下屬當成工作機器的高層領導,很難獲得下屬的支持,其成就也必定有限。優秀的高層領導會和下屬交朋友,平時與他們多溝通,這樣工作時他們也必將獲得下屬毫無保留的支持。
一般管理者似乎都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於與上司相處的技巧上,對於那些職位比自己低微的下屬,如:信差、接待員等,肆意責罵,把自己心中的悶氣全然發泄在對方的身上,動輒表現出不耐煩的表情,發號施令,根本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上述種種,你是否也曾有過這種過失?抑或你曾身受其害,很清楚被人隨意指使,無理取鬧的委屈?一個在辦公室裏旗開得勝、威風八麵的管理者,他的心中不會存著等級觀念,他懂得人人平等的道理,就算自己的職位比別人高,也不敢恣意妄為,須知風水輪流轉,尊重別人,是自重的第一步。
無疑,你的下屬有責任幫助你完成工作,事無大小,你都可以交給他處理,但如果你能將一些較煩瑣而困難的工作,獨自完成妥當,讓下屬有更充裕的時間做好其分內的事務,對方必然感激不盡,對你更忠心。管理者與下屬惟有以互助互諒為基礎,合作無間,工作才會變得輕鬆而富有意義。
管理者視下屬如知己良友,而不是自己的奴仆,虛心征詢對方的意見,接受他的批評,力求消除彼此心中的隔閡,如此對方做起事來,必然格外出力。
由於地位不同,下屬對你會有不同看法,有人覺得你有架子,不易接近,也有人會以異樣的眼光看你,認為你必然與他們對立。而身為高層領導,你一定要與他們打成一片,減少隔膜,例如參加他們的聚會,甚至任由他們主動搞集會,顯示你的隨和。
另一方麵,在辦公室裏,管理者除了待下屬和藹、不擺架子、保持笑容外,你必須保持一定的形象,就是公正而有尊嚴,將不同的任務委派適合的人去負責,交下任務後最好不再過問,除非預見到有大問題,否則還要留待見到成果後再“評判”,這樣做,表示你是尊重下屬的。
作為管理者應該主動助人。別讓“地位懸殊”這一套占據著你的腦袋,心靈溝通壓根兒是沒有階層界限的,偶爾跟他們一塊兒吃午飯,聽聽他們的話題,多了解他們的性格、對公司的看法和對各高級職員的印象,由於他們每天均有機會接觸所有同事,自然對他們的認識較全麵,這些不正是管理者所需要的嗎?
而要想與下屬交朋友,獲得他們的擁戴,首先高層領導的言行必須平民化,待人隨和、親切。不要耀武揚威、故示尊嚴,使人覺得高不可攀,仿佛一尊威嚴的塑像,但卻不能使別人產生敬畏,這樣的高層領導不可能有融洽的人際關係,自己的生活也會孤寂而沒有生氣。
其實,作為高層領導,在一般的場合中,不必要求那麼大的威嚴。如果把自己看作一個普通人,既不會遭受不必要的心理失落,同時也更能贏得他人的真心擁戴。
領導者要統禦下屬,除了規章製度的限製之外,就是要緊緊抓住下屬的心,讓他們尊重你,佩服你。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讓下屬感到你就在他們的身邊,時時刻刻與他們的心在一起。
一些高層領導在下屬之中口碑很好,其主要原因就是能與下屬打成一片,與他們平等相處。日本本田在汽車業中排名第三,在國外市場上是後起之秀,直追豐田。公司前總經理本田宗一郎就是一位與下屬平等相處的好領導。他不擺架子,經常穿著工作服在工廠食堂裏吃飯。他作風平易近人,與下屬沒有隔閡,大家都禮貌地尊稱他為“老爹”。正是高層領導的這一作風影響著全公司員工的士氣。他有33400多名員工,每年創造52億多美元的收入。據統計,在全世界的摩托車中,四輛就有一輛是本田產的。公司的業績來自所有員工的努力,但高層領導的功勞則是不可磨滅的。
前人的經驗說明,要征服自己的下屬就應該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
在困難的時刻,高層領導也跟下屬們一起吃苦,這樣,上下級關係一下就拉近了,下級感到領導是那麼的親近,而領導則會更深一步體察到下邊的難處。其實,在多數下屬看來,工資待遇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領導能夠關心他們、理解他們。與下屬一同吃苦,這便是最好的理解,“此時無聲勝有聲”。
與下屬同苦,還應共甘,切不可“兔死狗烹”,過河拆橋。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有高層領導的一半也有下屬的一半。高層領導最好與下屬共同分享成果,而有的高層領導偏偏私心太重,在困難的時候對下屬真是百般拉攏,但一旦情況變了,高層領導也變了,他把大部分的利益都歸入自己名下,而留給下屬一丁點兒。這樣下去,在你重陷困境的時候,下屬就不會與他一同渡過難關了。
作為管理者的你,在對待下屬的時候,不要以為他們是下屬,就低你一等,你就可以隨便批評他們。他們也有自尊,也要麵子,你不妨多用一點建議代替批評,他們會覺得你這個高層領導平易近人,因此自然也會對你尊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