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個人素質決定影響力高低(1 / 3)

作為企業管理者,要想獲得眾人的支持和敬重,擁有最強的影響力,就需要以能力證明自己,你的個人素質就是你縱橫職場的成功資本。因此高層領導必須認識到,如何憑自己的能力,獲得下屬的不斷認可和信賴是一個必須思考的問題。

1把高層領導的威信發揮到極致

成功的領導者是能夠影響別人,使別人追隨自己的人。

——巴特

高層領導要樹立威信,是因為高層領導不同於眾人。普通大眾隻要幹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不用借助威信去帶領別人做什麼。而高層領導不然,高層領導不樹立起威信,就無法起到“領頭羊”的作用,無法依靠眾人取得成功。

有人用“領導=能力 威信”來概括現代高層領導的特征,突出說明了能力與威信是構成高層領導的要素。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高層領導,除了擁有超群的能力,還需擁有非凡的領導氣質。這種領導氣質,我們通常稱之為威信。

威信,可以說是高層領導頭上的光環。失去了它,再有能力的高層領導在眾人眼中也顯得一無是處、黯淡無光!

一般來講,所謂領導,其實就是把威信發揮到極致,影響眾人合作,依靠眾人,實現目標的一種身份。正如印度聖雄甘地所說:“領導就是以身作則來影響眾人。”

威信是指高層領導在人際關係中,影響與改變眾人心理與行為的能力。人們常常把高層領導的威信視為“無言的號召,無聲的命令”。那麼高層領導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威信呢?

(1)以“德”立威

“德”是指領導的道德、品行、作風、思想政治品格和道德品格。我國人民自古就崇尚有德之人。高層領導隻有心正、言正、行正、身正,正氣凜然,才會贏得敬重,才能成為眾人的貼心人。“德之不端,其謀拙出,其本損焉”,眾人對於在“德”上有問題的高層領導是從不寬恕的。

(2)以“智”立威

“智”是指高層領導的理論水平。作為一名高層領導,理論水平如何直接影響威信的高低。理論水平高的高層領導往往具有較多的真知灼見,其思維敏銳、洞察力強,抓問題準,辦事周到,眾人欽佩他、擁戴他;相反,腹中空空、孤陋寡聞的高層領導,不會擁有很高的威信。

(3)以“能”立威

“能”是指高層領導的領導能力,包括思想教育能力、宣傳鼓動能力、用人處事能力、觀察分析能力、聯係眾人能力、創新開拓能力等多方麵。高層領導能力的強弱決定著其威信的高低,能力強的高層領導能維護好眾人的團結,發揮出集體的戰鬥力,調動起眾人的積極性,處理好周圍的關係,能使集體中的每個人佩服他、信任他,從而服從他。

(4)以“行”立威

“行”是指高層領導要率先垂範,幹出實績。“上有所為,下必效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高層領導敢說“看我的”、“跟我來”,眾人才會跟你幹。幹出實績是將工作落實到位,做出成果,讓眾人感受得到,否則“務言而緩行,雖辯必不聽”。搞花架子、形式主義,必失信於人。

(5)以“和”立威

“和”是指高層領導要與眾人“打成一片”,以情帶“兵”。“和”有兩種:一種是“寬”,就是要對下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進行“軟”處理;另一種是“猛”,就是對一切違反原則的,要繩之以“法”,眾人才能“明其威”,威信成於民心,存於民心,這就要求高層領導加強鍛煉,嚴於律己,防微杜漸。

(6)“威”從“信”來

高層領導的威信是在與眾人的血肉聯係中逐步形成的,是受眾人信任、支持、擁戴的集中體現。從一定意義上講,這種威信是眾人樹立的。由此可見,“威”和“信”是密切相連的,“威”從“信”中來,如高層領導“威”而不可“信”,那麼,“威”也不會持久。然而,一些高層領導卻忘記了這一點,居高臨下,盛氣淩人,或者沽名釣譽,自命不凡,憑著想當然和個人意誌辦事;或者吹吹拍拍,拉拉扯扯,自我貼金。這些官僚主義作風是同聯係眾人的作風根本對立,格格不入的。上述問題不解決,高層領導的威信是難以提高的。

(7)要相信群眾

作為高層領導應該懂得,如果不關心群眾、脫離群眾,那麼,“權威”越大,威信則越低。因此,高層領導應養成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關心群眾的良好習慣,要自覺地放下架子,甘當群眾的小學生,做到思想上視群眾為主人,感情上視群眾為親人,工作上當好員工的“仆人”。如果這樣,威信自然會樹立起來。

(8)要令人信服

關心員工也要製度化和規範化。由此,形成心中裝著群眾,處處為著員工,樹立為員工解難題、辦實事的良好風氣。通過建立定期接待、走訪、談心等製度,關心群眾生活,體察員工的疾苦,努力為他們辦實事,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用實際行動樹立起良好的形象,確立令人信服的領導威信。隻有這樣,你說的話員工才聽、才信、才服,你才能真正地依靠他們。

有威信的領導者,他的言行容易在人們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他對下屬的影響力就大,因此,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高層領導,就應首先通過優秀的表現樹立威信。

2讓自己勝任不同角色

個人權威與個人特有的品質、特點緊密相連。你的人格、你的合作者、你控製的信息構成你個人權威的基礎,這些因素能使你對某些後果產生影響並增加你的回旋餘地。

——史蒂芬·柯維

身為一位高層領導,如果要做好分內工作的話,必須善於學習,能夠努力扮演好多個角色。

(1)一個好的高層領導必須是個策劃人

一個好的策劃人必須了解各個構成計劃功能的要素,這些要素可以歸納為六點。

預計未來的工作量。

審定工作,使其朝向某一特定的目標。

決定必須完成的工作。

決定如何完成工作。

決定從何處著手。

決定何時著手。

當然,他還得經常不斷地督導計劃的實施,使每件事都能依計劃進行,若有錯誤應立即改正。

(2)一個好的高層領導必須是個協調人

組織中,監督人的主要職責之一是把要做的工作與現有的資源密切地配合,這對一個監督人來說是需要很高的技巧的。在資源日趨匱乏,而工作日益繁重的今天,這種配合工作特別重要。通常監督人需要一位助手協助完成這種工作,因此,高層領導須劃分階段及範圍,以便協調,而這份工作通常也由部屬去執行。

(3)一個好的高層領導必須是個推動人

一個組織中的成員,一旦被派任某項特殊職務或去執行一項重要任務時,整個機構就會生氣盎然。所以,監督人員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自己如何保持組織內較高工作效率上麵。高層領導尤其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使工作符合自己的目標,同時又符合整個機構的目標。從研究結果中,我們發現部屬的工作績效大半靠監督人員的激勵,因此,監督人員要能為部門製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供升遷機會以及其他能吸引具有發展潛力的部屬和良好工作績效的條件。

(4)一個好的高層領導必須是個設計人

高層領導愈來愈需要改變和創新,因此,他必須在這方麵不斷推出新構想、運用新技術,不過因為高層領導每天都要解決許多複雜的問題,也就忽略了這方麵的職責。他應該不斷地革新,這樣不但可使部屬打破常規,對外界的改變及考驗更具信心,而且還可隨時修正各項程序、計劃目標及作業等以配合客觀條件。

(5)一個好的高層領導必須是個溝通人

在組織關係中,大家愈來愈注意管理方麵的密切聯係,而且都在研究如何才能更有效而準確地相互溝通意見及思想,因此,領導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發掘那些阻礙資料、意見等在整個機構中暢流的真正原因。“暢流”的主要目標是要傳遞及接收完整而精確的資料,同時,整理出機構中共同的意見及應循的方向。如果實施得法,更可促進成員與成員、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相互了解。此外,一個好的監督人還要不斷地分析及督導所管轄部門,使意見及資料確能暢通無阻。這也是考驗各級監督人員的一種方式。

(6)一個好的高層領導在許多情況下也必須是個老師

雖然訓練部屬是特定人員的事,但是有些訓練,除監督人員外,別人是不能替代的。因為監督人員與部屬間的關係特殊,其訓練方式和使用的教材都與訓練專家截然不同。他的主要職責之一是訓練能幹的部屬使其具有發展潛力。但是,監督人隻是發現人才是不夠的,一定要使這個“人才”願意接受訓練才行。

(7)一個好的高層領導必須好學不倦

如果想要做一個好老師、監督人,必須先是個好學生。監督人員必須不斷學習新技術及新方法,絕不可以為自己已經受過良好的訓練而耽誤學習,因為這種訓練可能隔一段時間就會落伍,而新的技術、方法卻都是他從未運用過的。客觀而言,教育和訓練對我們的生活都很重要,教育可以擴展一個人的知識領域,使生活更為充實,而訓練可以為以後的工作做準備。因此,領導人或監督人必須先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訓練,然後才能教育和訓練部屬。

(8)一個好的高層領導必須是個決策人

高層領導的職責及功能發揮到高峰,便是下決心。他運用一切管理學上的方法和技術,其目的也在於做一個正確的決定,而每一個人做決定的方法和程序都不盡相同,因此,監督人員必須把這些方法和程序“係統化”,才能適時做出精密的決定。“係統化”地下定決心也就成了領導者個人修養和生活方式中很重要的一環,其方法是把例行公事讓部屬去執行,監督人員才有空餘時間去解決複雜而困難的問題。不過高層領導不應替部屬作有關例行公事的決定,他應該與部屬直接討論問題,最後授權給最底層的負責人去做決定,但仍應負成敗之責。因此,高層領導常常是緊張而孤獨的。但是對於那些有勇氣、有幹勁、有才能和訓練有素的人,他們所得到的報酬是成功的滋味、受人景仰和個人的欣慰與滿足。

企業高層領導也應當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突破自己直到把平時的積累化作自己的工作能力,這樣一來,你的視野將更寬,工作將更加得心應手,你也必將因此獲得下屬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