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走規範化之路(2)(2 / 3)

所有存貨的生產或訂貨前期是已知的;

每一種存貨都通過中央控製的庫存係統存取,也就是所有的物料清單項目都通過存貨這種形態轉換。

如果仔細分析,就可以明白以上幾點前提條件並不是對MRP應用領域的限製,而是對生產管理方式和生產管理基礎工作的要求。

一般說來物料需求計劃係統適用任何具有從屬要求性質的、分離的零部件或存貨單元的采購和製造作業計劃。所以著名作業管理專家約瑟夫奧利基說,“任何具有或者可能具有主生產作業計劃的工廠,都能夠應用MRP係統。”物料需求計劃是普遍適用的。如果你是生產性企業,你就不用擔心MRP在你的企業不能實行。

掌握控製的手段

企業為了實現經營的目標,總是在行動前要製定計劃,以確保行動的有效性。但是不管在計劃製定過程中考慮得多麼周密細致,受各種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實行過程中總會出現與計劃偏離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控製的幫助。

控製就是一種處理各種意外情況,使得行動與環境變化相適應的行為。控製可分為直接控製與間接控製。直接控製主要是指從事控製它就是一種處理各種意外情況,使得行動與環境變化相適應的行為。

控製性工作的人,自己在工作過程中的直接控製。如企業中從事生產作業的員工,一邊觀察機械運行狀態,產品質量變化,一邊不斷地改變作業計劃就屬於這種類型的控製。這種控製是通過自己采取行動與環境取得平衡來決定工作的成果,這是一種一邊觀察成果的反饋,一邊采取恰當修正行動的控製方式。間接控製,也叫影響控製。即作業人員的上級管理者通過一定的方式確保作業人員能夠製定適當的作業計劃,並根據環境的變化進行恰當的調整。通常情況下,老板們都是通過事後業績評價來影響作業人員當時的行動,這是一種典型的影響控製。

掌握控製技巧的關鍵是要合理設計控製係統。直接控製和間接控製是同一控製係統中並存的兩種過程,如果不能準確把握二者之間的區別,很容易導致使用的混淆和偏差。完整的控製過程一般有這樣幾個步驟:

確定應達到的目標或標準(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確定,如由上級管理者規定,或根據作業人員自己的申報通過協商議定);

作業人員對工作進行控製;

一定時期後,管理者對作業人員的成果進行觀察、測定;

管理者將觀察、測定到的成果與標準比較評價;

在比較、評價的基礎上,管理者決定獎懲措施。

總體來看,控製係統設計的主要項門包括:

目標變量;

目標變量的測定方法;

事前標準的確定方法;

測定結果的溝通方式;

事後評價標準的確定方式。

在完成了控製過程的設計以後,關鍵是要在實際執行中嚴格把握控製。適時控製的觀點越來越被大多數老板所接受。講得簡單些,適時控製有些類似於無策略的管理。即控製隨時適應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換控製手段,以使行動與環境相符合。因為任何完美的控製設計,都很難順應環境的不斷變化,以不變的手法適應環境變化的要求才稱得上明智之舉。

提示,適實控製的三大標準主要有:

事前標準=預想的環境×事前計劃×約定的控製努力和技巧

事後標準=現實環境×事前計劃×應有的控製努力控製

業績=現實環境×事前計劃×現實的控製努力和技巧由此看來,無論何種評價標準,控製努力和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較好地控製努力和技巧將會導致行動的完滿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