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發掘創新的秘密(2)(2 / 3)

其他重要條件包括必要的情報資料,對技術發展規律和發明規律的了解,各種社會環境因素等。社會因素是指宏觀的和微觀的社會環境,如獎勵政策和各種鼓勵製度等。開放的、民主的、寬容的和高度社會化的環境,承認與重視個人及其創造活動,鼓勵多樣化的氣氛等,都有利於創造者在心理上感到自由和安全,從而有利於克服心理障礙,充分發揮創造性。

不同場合中所形成的發明構思數量是不同的。多數發明家認為有近一半的發明構思是在休息的狀態下形成的,並認為在床上、乘車途中、散步時、逛書店或商店時形成的構思多於其他場合。

創造中可能遇到的障礙

軍隊式的管理是最不利於創造性發揮的地方。僵化的劃一性、固定的態度、趨同的價值觀念都不利於創造性的發揮,創造性需要的是個性的自發行為。

創造性是已有知識的重新搭配,所以知識的擴大當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更需要注意的是探索心和情感的枯竭。人們希望的是受到上司和同僚鼓勵的工作崗位,在那裏經常有可以奮起挑戰的問題,也有無數可以解決的問題;即有未知的事情,似乎有趣的事情和富於冒險、能取得功勞的工作,也有能引起好奇心、誇耀心的工作。

體育和音樂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把人們從理性和思考中解放出來,定型的反複作業及其他體力作業也能讓大腦休息。所以,為腦力勞動者娛樂的體育和為體力勞動者娛樂的腦力遊戲備受歡迎,其理由就在於此。但是,許多管理者由於體力活動和情緒不好,往往因此而壓抑了自己的創造性。

如果在公司中有什麼很有創造性的建議被提出,那麼,這條建議的創造性越強,越是出人意料,效果和影響力越大,它所受到的抵製就越大,反對的人就會越多。培養一種沒有這種抵製現象的氣氛,是促進創造性發揮的第一步。

通常,人們抵製革新出於以下三個動機:

人類所具有的留戀過去、希望維持現狀而不希望改變舊事物的想法;

由於缺少經驗,對搞好新事物沒有信心;

對別人的新穎構思感到嫉妒。

這三個方麵是人們抵製創造性建議的內心想法。由於建議抵製者認為這種思想不僅自己有,而且他人也有,所以要使這種抵製帶上正當的色彩,他們往往無意識地感到不好意思公開表現出這種內抵製如果在公司中有什麼很有創造性的建議被提出,那麼,這條建議的創造性越強,越是出人意料,效果和影響力越大,它所受到的抵製就越大,反對的人就會越多。

心,所以就用下麵各種各樣的理由進行抵製。首先提出要考慮一下“那種事情能否成功”。自己缺乏讓建議實現的自信心,也不準備在建議上下功夫,並提出以下理由以削弱建議者的銳氣。

首先,他們會說“建議是不可能實現的”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經驗上看,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即使理論上可能,設想也過於激進;

設想的前景美好,但實行起來問題很多;

反對那樣做的人很多,很難受到歡迎;

其他公司不得而知,我們公司是不行的;

沒有人手、資金和時間,結果將因能力不足而無法實現;

以前曾經試過,但行不通。

進而,如果建議者說明建議能夠實現,抵製者就會提出以下批評,強調建議的實行是無意義的。

“即使能夠實現,其結果如何也是令人擔心的”

沒有效果,隻是無價值地浪費工夫;

能否收到最好效果是令人懷疑的;

即使成功了,也落後於時代;

如果不能順利實現,就是一個責任問題。

抵製者說出以上理由的目的在於掩蓋自己缺乏自信。

如果創造性建議的抵製者知道這條建議的確有實現的可能性和有值得一幹的意義,他們可能有這樣一種心理定勢:他們迷戀於自己的範圍,過去的習慣,固執於維持現狀,不想付出辛苦給予培養。他們為了掩飾自己固步自封的內心,會進一步提出以下看法。

“那種想法一開始就是輕率的”

那是“隨便想到的”;

為時過早,時機尚未成熟;

如果是那樣的好東西,其他人理應也在幹;

對結局的調查不充分。

為了打擊建議者的積極性,抵製者往往又會提出:“再進一步慎重考慮一下”或者是“充分研究一下”,也有可能表示不采用而采取避開問題或轉移話題的做法。

即使這樣,如果建議者仍然努力說明時機是恰當的,調查和研究也很充分,而且強調成功之後會取得很大效果,通常的抵製者就會不由自主地表現出一種嫉妒心理。其他人一提出好的想法,他們就有意識地加以詆毀。因為不好直接對此加以駁斥,就從各個側麵進行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