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發掘創新的秘密(5)(1 / 2)

索尼的每一步成長都是與技術創新、具體說是產品創新聯係在一起的。例如,索尼的第一項產品創新,是實現磁帶錄音機國產化的目標。20世紀50年代,磁帶錄音機這一產品代表著當時電氣、電子產品領域裏的最先進技術,隻有美國等個別國家能夠製造。而索尼在既無樣品又無任何參考文獻的情況下,僅憑設法購買的專利技術和公司技術人員集體攻關,竟造出了一流的磁帶錄音機產品,首次在日本市場成功地實現了磁帶錄音技術的商品化,從而奠定了索尼日後事業發展的基礎。

同樣,作為世界上最早將晶體管應用於民用產品開發的生產企業,索尼在高水平地攻克了晶體管技術民用化尖端課題的基礎上,開發出的晶體管收音機等一係列新型產品,在帶來電子產品革命的同時極大地推動了公司事業的拓展,推動著索尼從日本走向世界。

單槍三束彩色顯像管及其電視機產品的獨立研製開發,是索尼技術創新過程中的又一個裏程碑。新技術產品在歐美一些國家當地生產,在世界各地的銷售網點暢銷不衰,把索尼的事業推向全盛時期。

索尼的技術創新活動,在反映了日本企業技術研究開發活動總體水平基礎上,突出地表現三個鮮明特征。第一,它的技術創新活動,並不是對引進的外部技術、外部科研成果的一般性應用和簡單地實行商標化,而是在技術成果轉化為商品的過程中,融入新思想,追加創造性的勞動。即通過它的技術專家或基礎研究部門的獨創性研究和思考,提出新技術、新成果的生產應用方向,爾後由專門的課題攻關小組或生產開發部門著手創造性地實現這個設想。所以,索尼的技術創新體製是由研究所與開發部門兩個層次構成的,以此確保企業開發的產品均為獨創性產品,而非一般改變產品;第二,索尼超越了一般日本企業先重生產領域,後重技術開發的發展常規,創業伊始就是把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放在了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上,依靠自己不斷培養起來的強大技術研究開發能力,把一項又一項高新技術適時地轉化為高質量的技術產品,從而在強手如林的國際、國內電子產品領域站穩了腳跟,並且擁有了可觀的市場占有率;第三,索尼在自己的企業文化中成功地培養出一個有效的技術創新機製,因而使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經久不衰,成為一個接連不斷的過程。由於其創新機製的有效運作,在企業活動中形成了一種競爭與開發的良性循環,帶動企業一步步成長壯大,使索尼的事業不斷走向輝煌。

專題十八:創新的奧秘

美國吉列公司生產的藍吉列刮胡刀片已享譽世界幾十年之久,它的成功離不開吉列公司出色的產品創新。

1891年,有人向吉列公司創始人吉列先生建議:集中精力去開發顧客必須反複購買的產品,是一條成功的捷徑。這一觀點雖然激起了吉列的興趣和好奇心,但卻一直缺少具體設想。直到1895年一個夏日之晨,他要刮胡子時發現其刮胡刀很鈍,不能使用,隻有等磨刀師磨利後才能再用,為此他很生氣。突然,開發另一種新刮胡刀的設想浮現眼前。他想到一係列的零件和若幹組裝方式,總之,得有一個很薄的非常鋒利的刀片……他覺得非常興奮,因為這種產品顧客必須反複購買,這正是他幾年來夢寐以求的新產品。

在吉列先生把設想變成設計並付諸行動的考驗中,他信心十足、努力工作,期望其新產品能更加完美,但結果卻經常成為朋友恥笑的話柄。然而,最使他不安和氣餒的是,當他去請教那些機械和工具的專家和學者時,他們都認為他的新產品設想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應當立即放棄。1901年他,的好友將吉列刮胡刀的設想告訴了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機械工程師尼克遜,尼克遜同意研究吉列的設想。數周後,尼克遜成為吉列的合夥人。為了籌措所必需的5000美元生產設備費用,1902年,公司的名稱改為美國安全刮胡刀公司。

公司在芝加哥物色了一家代銷機構,並規定其安全刮胡刀套件(一支刀體和20片刀片)的售價為每套5美元,刀片每20片為一包,每包l美元。當年10月,首次廣告提供30天退款保證,在《係統》雜誌上登刊。至1903年底的兩年期間,公司共售出51套安全刀體和168片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