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一座新城區的誕生(2 / 2)

動工伊始,千年的荒野響起隆隆的推土機聲。板結的泥土在鬆動,腐朽的沼澤被清挖,荒蕪的草木被鏟除。一片片平整的嶄新的土地蔓延開來。他們是拓荒者,他們要播種收獲的是一個新城市。同時,橫跨海甸溪的和平大橋開始打樁。有橋,海甸島的東部就會引來投資者,便捷的交通必然使這塊正在開拓的土地成倍增值。和平橋,當是海甸島東部伸出的熱情臂膀。

先地下,後地上,是國際上成片開發的經驗,也是當代城市建設的科學程序。但地下工程和市政配套工程是要投入巨額資金的,而且在短期內或者相當長一個時期得不到利潤回報。修橋鋪路,在中國人傳統文化的概念中被稱譽為“善事”,現在叫做社會效益。王福生不做空手道,不見利忘義,不在乎眼皮底下一點小小的利潤,而是先投入,先付出,大處著眼,從長計議,然後成就一個集團企業發展壯大的偉業。

1989年春夏之際,發生了一場使每一個中國人都心靈觸動的政治風波,那種觸動是人們記憶猶新的。這對於王福生來說,是一種嚴峻的政治兼經濟的雙重考驗。開發工程剛剛上馬,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卻遇到了比12級台風更為嚴重的深刻影響。國外的客戶斷了,資金渠道困難了,不少開發商見機行事,挾私而走。海南的開發熱頓時冷卻下來,房地產業一片蕭條。

是時運不濟,生不逢時?是撤回去,還是留下來等待時局的好轉?橋墩又搬不走,填挖整修的地也背不動,如果抽身走人,當全部前功盡棄。這又是多大的損失!王福生富有房地產的經驗,這時候更需要一種政治的遠見。曆史的機遇,往往屬於大智大勇者。有敏銳而堅定的覺悟和意誌力量,他沒有動搖。洞察國內外的大背景,他堅信改革政策不會變,海南的開發建設低潮必須孕育出又一個高潮的到來。在房地產的低穀中,身為寰島集團前身——寰島旅遊房地產開發總公司總裁的王福生,仍堅持帶領職工修橋鋪路,集中人力、財力、物力,進行大規模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在海甸島東部的土地上錘煉根基。

大橋在延伸,道路在拓展。他們為市政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投入數億元的巨資,在眼前的利潤上卻沒有絲毫收獲,甚至在好幾年內承受著巨額貸款的壓力。當1990年10月,長604米,寬25米,耗資2600多萬元的和平大橋正式通車時,海南也終於迎來了第二次大開發的高潮。由於在低穀期間,他們贏得了時間和化不利為有利的良機,有著充分的物質準備,潮落之後是潮起,海甸島東部也終於有了自己金黃的收獲季節。

頓時,海甸島東部的土地身價倍增,炙手可熱,成為中外客商競相投資的熱點。王福生的戰略眼光,在寰島創業史上又一次得到了驗證。投資環境的改善,使海甸島東部開發區具備了在市場的劇烈競爭中的優勢。

緊接著,投資5000萬的一條寬50米的和平大道和30米寬的沿江二路、沿江三路、甸花路、花園東路、花園西路等,總計32公裏長的市政幹線網絡相繼修通。並且在路麵下一次性埋設上水、雨水、汙水、煤氣、電力、通訊、路燈等市政管網幹線。6眼高質量地下水井,提供了生活和生產用水。接著,建成一座具有國際水平的11萬伏輸變電站及配套工程,滿足了供電的需求。相繼,又建成海南第一座具備600立方米儲氣能力的石油液化氣罐站,為居民提供清潔燃料,以保護開發區優美的自然環境。

為保證水資源的衛生,還建成了海南第一座生活汙水處理廠。郵電通訊,程控電話,也相繼開通,從而保證了開發區與外界的信息聯絡。路通向哪裏,水就送到哪裏,電就接到哪裏,地下開發一片,地上建設一片。並實行市容市貌、清潔衛生、社會治安統一管理,地下分行、地上綠化、空氣淨化的綜合治理,使開發區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狀況保持良好景觀。為此,寰島贏得了成片開發的成功範例。

王福生是眼看著這塊地方由荒涼變為神奇的,也是他帶領寰島人在艱難中創造出這一奇跡的。而他不會滿足,這僅僅是開發區一期工程的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