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曆史上看,要成為一個富翁,得需要幾十年。這是指世界。就中國來講,你得到一些機遇,做成一件事可以,但要做成一個真正的大企業集團,得一定的時間去磨煉它。”他說的是“真正的”。而不是僅僅獲得一點利潤,僅僅是有錢人。
“我們已經苦熬了十幾年啦!”王福生說得很感慨。“這集團十來年的光景啦。這不是由海南引起的,真正辦公司、我們是從1983年的7月開始的。這個公司的前身,主要搞房地產,那時候叫住宅開發公司,屬於北京輕工局。同時也開始搞旅遊業、酒店業。亞洲大酒店是1986年動工,1989年開業的。我當初為什麼開始搞房地產呢?因為離開機關以後,搞基建是我的老本行。其實也是文化大革命被下放勞動鍛煉,我一直管基建,當基建科長、處長。有積累了多年的基建經驗,進一步搞獨立經營,應該是當時中國最早的房地產公司。”
當時,有些地方叫統建辦公室,開始叫房地產公司,恐怕是從王福生這兒叫起的。那時的職工住宅差,是可想而知的。一些單位想蓋房有錢沒地皮,另一些單位有地皮卻沒錢,誰來協調、計劃、承建,在大鍋飯的體製下,這些問題變得很複雜。從事基建行當的王福生瞅住了這一機遇,彌補體製上的疏漏,互通有無,萌生了他爾後擁有數10億總資產的集團公司的胚芽。
這也可以被看做是市場經濟的思想萌芽。怎樣才可以提高生產力,怎樣改善生產關係,怎樣增長效率,增加城市物質財富,以滿足社會的需求。計劃經濟的弊端,也已顯端倪。提高和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加速進入現代化,道路曲折而漫長。實踐在檢驗真理,嶄新的路在等待行路人。
王福生是一個先行者。1976年至1984年,他擔任北京一輕工業局住宅公司經理,負責北京市東直門、馬甸、縫紉機廠宿舍、釀造廠、電池廠、食品廠、春秀路小區等廠區的住宅開發建設。完成住宅建設的30多萬平方米,占北京市工業口首位。此舉,不僅解決了一輕職工住房困難,摘掉了落後帽子,也使住宅公司稅後純積累資金達到9000多萬元。這幾年間,王福生不管寒暑,不分晝夜,奔波於建設工地。他吃了不少苦,取得了不少成績,最主要的使他積累了不少房地產開發的經驗,邁入了成就一個真正實業家的大門。
隨著時世的演進,改革開放的時代風潮觸動了人們的心。新的現實社會背景,新的人際關係和價值觀,不能不引發有誌者的潛在智慧。他們在思考,在觀察,從而以滿腔熱忱義無反顧地投入新生活,從而置身於新的生存方式和精神處境。
王福生所關注的是,吸引利用外資和技術,逐漸成為國家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1985年,他親自組織和領導了北京亞洲大酒店的籌建工作,任酒店公司董事長、籌建處主任。籌建建築麵積48000平方米,總投資達4800萬美元的四星級中外合資酒店,對王福生的綜合素質是一種考驗,也是對他初期專業技術工作能力的檢驗。從疏通工作渠道到辦理前期手續,從與外商談判到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從全部結構工程的質量到設備安裝、室內外裝修及市政配套,想像得出,王福生是如何全力以赴,克服重重困難的。四個年頭過去,亞洲大酒店終於在第十一屆亞運會之前提早完工並試行營業。
亞洲大酒店,最初時也是一個夢想,他卻讓它變為事實。開業後,他又做統籌安排,主要從董事會的角度領導相管理酒店,為管理集團製定了盈利指標,幫助管理集團確定經營方針,使酒店效益不斷提高,聲名遠揚四方。
王福生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北京來的。這是通常的對話。若從一個大企業家的磨煉過程來講,他應該是從亞洲大酒店走來的,是從東直門小區的建築物中走來的,是從北京一輕局的基建辦公室走來的。他一邊走,一邊積累知識和智慧,越走越威風,越走越實在,越走腳步越是穩健而有分量。